环球企业家:小即是美 在华跨国公司新伙伴主义(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4:23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赢得控制权 贝塔斯曼中国区总裁文德华因为主导了该公司与21世纪的合作而赢得了尊敬。在德国总部举行的庆祝酒会上,文德华被当作了推动中国媒体开放进程的“英雄”,几乎所有公司
21世纪图书董事长罗锐韧并不否认这一点,在他看来,他个人持有21世纪图书主要股份——而不是复杂的多人持股——也是让他能决定迅速放权的主要原因,“我已经把公司放手交给贝塔斯曼去打理了”,罗说。罗没有透露这笔转让的收益。现在,图书出版起家的罗已经基本淡出出版业务,完成“变现”后的他目前专心于新成立的紫禁城投资公司业务。 在贝塔斯曼成立合资公司后,除了总经理方芳是从百胜餐饮公司挖过来的外,其他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来自贝塔斯曼,21世纪图书的人员不到10%,而随后所有开店设计、店面风格、品种、价格、销售方式和结算等都是贝塔斯曼的模式。 而联邦快递也通过与大田的合资扭转了过去与中外运合作的被动局面——2004年销售额增长50%,“现在公司已经完成了总部对中国市场的要求”,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说。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联邦快递最终能专心把自己的经营思路注入合资公司,而不用顾虑控制权旁落,是近两年公司业绩上升的主要原因。 在大田联邦快递中,一些快递的业务系统,如财务结算、地面工作站、个人信息装配等都是由联邦快递复制其美国模式,而大田则主要负责网络的开发以及地方关系维护,“两家公司的优势结合起来了”,陈嘉良说。 相比较强势的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战胜小伙伴赢得对公司的控制权并无难度而言。据当事人回忆,TNT取得对超马赫的控制也是毫不费周折,超马赫在得知TNT的意向之后,管理层“想都没想”就把公司送了过去,而高层管理者自己也得到了可观的回报。大田集团在最初与联邦快递合作的几年,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重要位置也是由外方人员占据;而汇丰与山西信托合资的公司,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来自汇丰,中方只在董事会保留少数职位。 相反,这样的情况在那些选择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的跨国公司身上并不多见,对他们来说,每次向合资方争取一点管理和控制的权力都小心翼翼,因为这至少要通过当地国资管理部门的层层审批,还要权衡员工安排,资金发放等各种复杂问题,“因为不熟悉这些繁琐的过程,使得很多跨国公司在大型国企中的发言权比较弱”,美国双赢律师事务所律师邓隆隆说。 在他经手的某跨国公司并购西安一家公司的案子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西安的一家公司有17%是民间的股份,有超过20%是开发区的股份,还有超过10%是科学家发明的专利,董事长又通过MBO自己占有了18%的股份。“大国企的董事会结构过于复杂,跨国公司甚至不知道究竟应该和谁谈判才能获得公司的控制权”,邓隆隆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