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广东外源型经济又成靶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17:03 《长三角》专刊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 丁力 □本报华南分社记者 韩建清 □本报华东分社记者 吴焰

  开放引资之路当坚定不移,但对外源型经济的风险应及时规避。

  我省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是增长后劲不足,其中对外源型经济过度依赖是问题的关键。

  要警惕对“外源型经济崇拜”与“内源型经济歧视”,要注意我省经济的“拉美化”倾向。

  外源型经济帮助我省轻易跨过了工业化初期的第一道门槛,初步解决了原始积累的难题,但是,进入工业化中期后,这种过度依赖外源型经济的做法开始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集中体现在我省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上。

  谁解决内源型经济发展有水平,谁就比别人更有竞争力。

  外源型企业是广东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型企业也需要逐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但是,我们无法完全依靠外源型企业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推动全省的工业化进程,推动的主要力量只能来自内源型企业,来自广东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对他人有任何幻想。

  ——摘自广东省社科院《2004年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

  外源型经济的功与过

  吴焰:不久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对公众发布了《2004年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报告中颇引人注目、也是引起议论的一点是:对广东外源型经济进行了深刻反思。作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也是该报告的主要研究者和执笔人的丁力先生,请问: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在研究广东综合竞争力过程中把靶子对准了“外源型经济”?

  丁力:声明一下,外源型、内源型这些概念,并非我们发明。我们也不是为吸引眼球而把“外源型经济”作为靶子来批,而是在研究、评估、分析广东竞争力现状及发展后劲中,越来越发现:许多表象后面的深层原因,都与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有关。可能过去人们更多地只是看到它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忽视了负面效应。特别是,随着广东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这样一个发展转折点的到来,外源型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研究人员,我们有义务作出一些趋势预判。

  当然,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所指的外源型经济,是指一个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区域外部力量推动的经济体,与“外向型经济”不是一回事。

  韩建清:实际上,这已是丁力课题组连续第3年对广东竞争力进行“体检”了。对外源型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他们前两次报告中也提及过,但本年度报告分析得更详细,观点也更为激烈。当然,引起的议论也更多。

  吴焰:都有些什么议论?

  韩建清:有一个细节。那天,报告对外发布的新闻会上,课题组在分析外源型经济的潜在风险时,省社科院领导同时不停地多次解释:外源型经济对广东的发展功不可没,不能抹杀外源型经济在广东发展中的作用。

  丁力:这也难怪,外源型经济是广东的命根子呗。我也有一个细节可以透露:2004版报告完成后,我们曾担心话题敏感不宜公开,向省里主要领导请示,结果报告递上去第二天,省领导就批示同意全部公开。

  韩建清:其实,对外源型经济的反思,广东这几年也都有。丁力他们课题组的观点,尽管大家认为有点“极端”,但还可以大体接受。因为,大家对发展外源型经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都有各个侧面的理解,而像丁力他们这样认真研究、条分缕析地深入剖析的不多。

  吴焰:我听说,丁先生因此被一些人评价为“不把外源型经济批到头就绝不罢休”?

  丁力:别冤枉我。我跟外源型经济可没仇。我们课题组的共同观点是:外源型经济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力量,在广东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转变中,在全省工业化进程中,外源型经济功不可没。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外源型经济,而是如何发展,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外源型经济的升级换代。

  经济全球化不是利益全球化

  吴焰:此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外源型经济不仅解决了一些地区投资的问题,更给当地带来了就业、税收甚至理念的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外源型经济更被视作理所当然,许多地方还把招商引资作为当地一项最重要的法宝。

  丁力:确实,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外源型与内源型经济的划分,容易受到理论上的质疑甚至实践上的否定。其实,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利益全球化,而是竞争全球化与资源配置全球化。所谓双赢,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存在客观必然性。认识不到这一点,以“不图所有但图所在”的天真想法去指导实践,我们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吴焰:你是在否定“不图所有但图所在”的思路?

  丁力:我是说很难做到。事实上,哪一个地方政府到头来不还是要计较企业的“你们、我们、他们”之分吗?

  韩建清:是的。上海纵使有那么多跨国公司落户,不也是心急如焚地呼唤“回来吧,上海本地名牌产品”?

  丁力:所以,要特别警惕“外源型经济崇拜”与“内源型经济歧视”现象。广东经济也要谨防“拉美化”倾向。

  吴焰:广东出现“拉美现象”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丁力:难说。拉美现象的本质是以牺牲本国经济与资源控制权来实现阶段性的快速发展。与拉美现象不同的是,广东外源型经济在政府主导下直接进入了出口导向阶段,几乎没有进口替代阶段的技术溢出效应,因而推进本地工业化进程的力量更弱。

  如果从GDP与GNP的角度看,可能更容易理解。前者突出在哪里创造财富,后者强调由谁创造并拥有财富。而从这两个指标看,近年来广东GDP经济增长较快,总量较大,但是从GNP来看,在2003年广东生产总值中有2300个亿的财富属于非本地居民,这部分近几年一直占着全省GDP的20%左右。

  小心外源型经济陷阱

  吴焰:丁先生说到了广东外源型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风险,这种影响和风险到底有多大,以至于你们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警告?是已经发生了,还是潜伏的?

  丁力:外源型经济造成了广东区域经济面局上目前独特的、又是令人不安的“二层结构”特点。即:以本土的内源型经济为基础,上面覆盖着一层外源型经济。由于这两种经济在资金、技术与市场上的割裂,很难相互交融与渗透。全省外源型经济主要集中在以香港为物流中心的珠三角地区,该地区外源型经济2003年占全省90%以上,其它地区由于距离较远,接受外源型经济覆盖的机会很少,经济水平落差很大,由此造成珠三角与周边地区特有的经济断层现象。

  外源型经济还造成了目前广东突出的外来劳动力众多与本地“二世祖”(指有钱有闲但不就业的当地人)现象的矛盾与管理难题;而现阶段大多数外源型企业,不管你怎么理解,再怎么强调环保,必须承认,它还是他国、他地不适合于本国本地发展的、技术含量较低、对环境有破坏、追求廉价劳动力等比较优势的企业,几乎可以肯定,环境、资源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韩建清:这些影响已经出现了。

  丁力:我们经过一系列分析评估后认为: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继续过分依赖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外源型经济,很可能令广东今后面临的挑战更大。

  吴焰:此话怎讲?

  丁力:以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为标志,广东正处在从工业化初期进入工业化中期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这个历史转折也给外源型经济提出了两个新挑战:一是动力不足,二是能力不足。

  先看动力。由于广东现有的外源型经济市场主要在境外,在国际市场的低端部分,这部分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分工更加强化了这种需求,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演变成为今天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成为经济较发达国家需要的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主的生产制造业基地。这种分工带来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

  再看能力。在广东的外源型企业中,港澳台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企业中许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广东近年来外源型经济新的增长点,期待它们来弥补广东产业转移的空洞同样不现实,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选择不在广东,甚至也不在华南,而是上海、是长三角甚至我国的中部与西部地区,我们不可能再借助外源型经济完成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广东增长后劲乏力

  吴焰:丁力先生,你们又是根据什么作出“广东增长后劲乏力”的判断?

  丁力:我们以1996年作为基数,发现:广东经济增长累计落后于浙江30个百分点,落后于江苏与山东20个百分点,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广东经济虽然也在增长,但增长后劲不如别人。尤其是1999年以后,全国经济增长重新加速,增长后劲重新趋强,其中以浙江的后劲增强最快,其次为山东与江苏,广东的增长后劲虽然高于全国,但与浙江、山东与江苏等沿海省市比较,差距不小,并且伴随着某种不稳定性。

  吴焰:你们甚至预言:2005年广东就会被山东赶超?

  丁力: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韩建清:有意思的是,尽管山东就紧随广东其后,但广东人似乎更看中的是来自江苏、浙江的压力。我想,其中原因可能是:虽然两省都是GDP跨过1万亿元的省份,但广东人引以为荣的是,广东税收是山东的1倍多,因此山东“不足为广东惧”。

  吴焰:后劲增长乏力,是什么原因呢?

  丁力:原因很多,我们的分析是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效益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展开的。

  吴焰:但我注意到,你们的报告最后还是要把“乏力”的板子特别打在外源型经济上。

  丁力:这是因为,在结构分析中,很多因果、直接或间接影响中,都程度不同地与外源型经济有关联。

  比如,广东经济增长后劲的主要力量来自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与制造业。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外源型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广东现有的外源型企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不仅低于江苏与山东,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加值率也低于30%的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外源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再如,由于加工贸易主要由外源型企业承担,实行的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比较有限,特别是对全省增长后劲提升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与市场等重要资源的积累,贡献不大。等等。

  吴焰:这是外源型经济的硬伤?

  丁力:准确地说,它是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

  据有关研究披露,三资企业来中国大陆投资主要有两类动机:一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与土地资源,二是进军与占领国内市场,不同的战略采取的对策是完全不同的。

  至少在广东,跨国公司与境外企业来此投资的主要动机大多来自第一类,这类动机造就了广东独特的外源型经济运行方式:在省内集聚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企业集中在以香港为物流中心的珠三角,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对外贸易方式,以土地、房屋租赁为主的经济服务化代替了工业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溢出效应比较有限,等等。由于这种经济运行方式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与带动作用有限,跨国公司与境外企业很难将与第二类动机有关的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区域总部等重要职能落户广东,广东将沿着强大外源型经济发展惯性,继续成为跨国公司与境外企业总部利用比较优势进行生产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羊?狼?虎?

  吴焰:根据你们的研究成果,如何化解或者是规避外源型经济的风险?

  丁力:建议有四。第一招,加快广东外源型经济升级换代的步伐。

  吴焰:你前面已提醒说,外源型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很大难度,大家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丁力:是,但这不等于说广东的外源型经济就无所作为。比如,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像对有较高增加值率的外源型企业进行减免税甚至必要的生产补贴——引导和要求外源型企业走上技术创新道路。

  韩建清:从以往的实践看,这个空间还是有的。

  丁力:第二招,是开放国内市场,改变目前全省外源型企业重心在外的基本格局,让这些实质更像是一个生产车间的“无根企业”,通过进入国内市场,成为“扎根企业”,从而实现外源型企业内源化。而不是十面埋伏的“二层结构”。

  吴焰:第三招呢?

  丁力:就是要克服内源型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效”,加快内源型经济发展的步伐。

  韩建清:我在采访中有个很深的体会:广东人最看好浙江发展内源型经济的经验。不过,也不会完全走浙江的路子。广东省经贸委的一份年终报告曾说,内源型经济需要调整之处,恰恰也是最能吸引外资之处。结合起来,吸引外资将更有针对性、更具成效,本地经济就能更快发展。这可能就是广东发展内源型经济的独特之处吧。

  丁力:借鉴不是照搬。事实上,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经典的温州模式近年来也受到了挑战。我们有理由对包括温州模式在内的浙江经济的增长后劲提出质疑,但不能因此而轻易否定温州模式。特别是,他们的市场扩张与占有能力令人钦佩,也是广东内源型企业最为欠缺的。这也是我们建议的第四招。我这儿有一比:如果把广东坐商比作是被圈养的“羊”,浙江商人便是放养的“狼”,羊是打不过狼的。当然,倘若浙江的民营企业能与上海的技术创新能力无缝结合,那便是一只百兽之王———“虎”了。

  吴焰:去年我与丁力先生也曾有过一次“对话”,见报文章标题就是:《珠三角境遇提醒长三角:力避“外源型依赖”》。

  丁力:对。我现在还要更强调这一点。作为国内外源型经济历史最长、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面临的难题,值得长三角地区尤其是外源型经济同样发达的江苏认真吸取,以便规避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拉美化新闻 全部苏南新闻 全部广东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