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长三角专刊:拉美现象会否出现在苏南广东等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17:03 《长三角》专刊

  根据新的统计口径,去年江苏实到外资预计较2003年明显下滑,苏州的引资数量在2003年首次超过上海后,2004年1到11月的实到外资金额再次落后于上海。2004年,对于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外资模式,只是漫漫征程上的一次暂时调整,还是这条路上真的出现了拐点?

  无独有偶。2004年岁末,广东省社科院的一份报告,再次使“外源型经济”成为议论
焦点。该报告认为:广东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是增长后劲不足,其中,对外源型经济过度依赖是问题的关键。

  作为外源型经济最为发达、成绩最为显著的两个大省,差不多在同一时间,遭遇了相近的话题,是偶然,还是必然?外源型经济的功过究竟如何评价?这对于正在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的其他地方来说,又将提供什么样的思考与借鉴?

  江苏引资出现拐点?

  □本报记者 汪晓东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外资聚集到长三角地区。

  或许,有人会说,利用外资也不是越多越好,即使下滑了也未必是坏事。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原先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观念确实需要变一变了,“招商选资”、“招商引技”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有些事情,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变化,如果不留心琢磨,或许会被忽略。

  比如江苏的引进外资。

  去年1—11月,江苏省累计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416个,比上年同期下降0.36%;

  协议注册外资345.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17%;

  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01.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

  虽然大多数数字还在增长,还是全国第一,但变化显而易见:协议外资和实到外资的增幅大大下降了,其中前11个月的实到外资只增长了1.65%。

  而更为“严重”的变化在于:2004年1—11月实到外资101.72亿美元,而2003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是158亿美元,如果要与2003年持平的话,那么2004年最后一个月实到外资需要56亿多美元。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换句话说,2004年的实到外资,不是增幅下降,而是绝对数出现下滑,已是“铁定”的事实了。

  有人说,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引进外资连续多年的“高开高走”态势,极可能在2004年终结。那么,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2004年,对于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外资模式,只是漫漫征程上的一次暂时调整,还是这条路上真的出现了拐点?

  只是统计口径的变化吗?

  有报道说,对于江苏省去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江苏省外经委的解释是:去年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外资统计需要验资报告,所以数据会有大幅下降。

  验资报告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核定外资数额真实与否的报告。统计部门不再只采信外资企业上报的数据来作为依据,进而要求企业多提供一份来自第三方的核定报告来“验明正身”。

  另外,江苏省统计局有关人士也指出,江苏省从2003年7月开始施行验资报告制度,这对数据的影响很大,前后两个数据没有可比性。

  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戴晓文也把“统计口径变化”列为第一条原因。他说,原来统计这个数字,只要到外管局和海关查一下从外面汇进来多少钱就知道了;2003年7月1日之后,商务部有了新规定,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而且商务部抽查得很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原来的数据可能有水分,但现在就不大可能有了,除非会计师事务所也造假。”

  不过,这样“纯技术层面”的解释真的能解释一切吗?

  “回落是事实,但不能说江苏利用外资的能力就下降了”

  “我估计,2004年江苏省实际到账外资在120亿美元左右,不会超过130亿美元,也就是说,与2003年相比,有相当大的回落。”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田伯平认为。

  他分析,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本身大幅回落,连续几年的情况都是如此,这对中国影响很大;二是全国整体的开放步伐在加快,尤其是加入WTO进入“后过渡期”,外资也在自我调节,原来主要是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优势,现在他们的投资目的发生了变化,他们看到中国国内的消费起来了,原来主要是加工贸易性的投资,而现在,针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投资多了,外资因此出现了分散化的趋势。原先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现在正在向内地一些城市扩散。

  从江苏自身的情况看,田伯平认为,也有一些原因导致外商投资的下滑:一是江苏省去年发生了“铁本”事件,这对引进外资影响不小;二是苏南地区的外资本身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现在外资进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这样,对于有些小规模的外资项目,利润空间已经不大,苏南地区原来的做法是“拣到篮里都是菜”,现在提出了“招商选资”;三是200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52.4%,这一增幅有些“过大”。

  2003年为什么江苏的引资这么“猛”?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顾卫东认为,主要是非典的影响。因为在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相对非典疫情较轻,因而外资集中投向了这一地区。2004年,外资又开始分流了。“因此,去年的利用外资能够在前年增加了那么多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所增长,那是很了不起的。我觉得,不要说增长,就是能够与前年持平,就已经非常好了。可以说,如果没有非典,前年增长不了那么多,去年也不止增长这么多。”

  “回落是事实。但是,不能说江苏利用外资的能力就下降了。”田伯平认为。他说,利用外资不可能永远保持高增长,一年一百二三十亿美元,占到全国近15,这个水平已经很高了。“可以说,江苏利用外资更加稳健了。”

  不必老质疑“苏南模式”

  这几年,到苏南地区参观学习的人纷至沓来。然而,参观者的背影尚未远去,从去年开始,针对苏南外资模式的质疑声渐起,主要的观点是,苏南的外资增长与老百姓收入的增长并不同步;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遏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等等。也是在这段时间,苏南地区集中提出了发展富民经济、发展税源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业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战略。尽管,这些战略的提出未必与质疑声有直接联系,但或许可以理解为苏南地区对外资道路的一种必要反思。

  尽管如此,不少学者对江苏的引资发展模式仍然表现出乐观。

  田伯平认为,苏南的外向型经济,本来就是一种创新之路。不走这条路,苏南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任何一种现象,总会有其缺点,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缺点,而忽视其必然的、合理的东西。”

  他说,20多年来,江苏的发展有两次大的创新:一次是乡镇企业,带动了江苏10多年的发展;一次是外向型经济,也带动了江苏10多年的发展。苏南的外向型经济,是在乡镇企业发展到了尽头的情况下开始的。“有人说,苏南外向依存度太高了,外资占固定投资的比重在40%以上。但是,从全省范围看,这一比重不到20%,你还能说江苏的外向依存度高吗?”

  顾卫东甚至认为,对于苏南模式的质疑,是一种行政区经济的思维在作怪。他说,外资大量在苏南地区聚集,这是内在的经济规律使然,某种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国的服务业比重占到80%以上,但美国的底特律是典型的工业城市,你能说底特律的产业结构不好吗?这几年,江苏的服务业比重连续下降,有些人感到担忧,我认为这很正常,江苏的制造业再高一点也没有问题,旁边有上海呢!”

  他又以南京为例:“这几年,到南京开饭店的浙江人很多,一些本地人就开始担心了。我对他们说,你担心什么,各人有各人的优势。南京人自己开饭店要亏,浙江人来开就赚,那你就让他们来嘛。南京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大家做适合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好呢?这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内容嘛!”

  对于苏南经济是“打工者经济”一说,顾卫东也不以为然:“中国的劳动力在外资企业工作,素质和技能提高了,还能拿到工资,有什么不好呢?如果送他们到技工学校去培训,那还得付学费呢。经济发展,人的因素最重要嘛。这些人在外资企业学到了本事,以后有了本事,可以自己出来办企业。现在很多海归人员回到国内办企业,都成功了。”

  “是回落,也是回归”

  尽管可以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引资的问题,但一些处于引资一线的人士,还是感到压力和困难。

  陶惠兴,张家港市外贸局局长。他介绍说,2004年该市的合同外资和实际到账外资都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比2003年下滑了很多。他还透露,同属苏州的两个兄弟县市,实际利用外资还出现了负增长。

  他感到压力大的原因,一是大的环境变了,土地、能源、资源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政策环境也变了,比如,原来对外资项目实行的是审批制,现在改为核准制,原来一个项目很快就可以批出来,现在甚至好几个月还批不出来。

  “不过这个问题也要积极地看。”陶惠兴转而又说。他认为,环境的变化对于苏南来说是一个机遇,即提升产业层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机遇。他说,原来的发展模式总体上还是粗放型的,对土地、资源、能源消耗很大,今后还是那样走,肯定不行了。“我觉得,即便江苏省的利用外资真的下滑了,那也属正常。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大量引进外资,是因为我们缺乏资金;发展了这么多年,资金问题至少在苏南地区已不再那么突出,我们还要不要花那么大的气力去引进外资?”

  这个观点倒是与田伯平不谋而合。他认为,在苏南地区,现在可能需要减少对外资的过分依赖。“从这个角度说,利用外资的回落,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田伯平也说到了思路调整的问题,不过他的语气显得比较轻松。“增长方式确实要调整,但苏南地区调整的空间很大,调整的主动权也在自己手里,比如,他们可以招商选资,可以变引资为引技。说实话,对苏南来说,不去引资,外资也会哗啦啦地来。现在,苏南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期,进入了一个自我完善的发展阶段,它面临的只是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比如,如何面对土地、环境、资源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南确实到了一个拐点,需要转弯了。”

  只是,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立人有一种隐隐的担忧:招商选资也好,引资变为引技也好,是否真正能够落实,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因为他了解到,有些地方在土地问题上还存在开而不发、多征少用、征而不用、早征迟用等问题。“提高开放的水平,提高外资的质量,这些说法都很漂亮,但是否都做到了呢?现在,一些地方的水质、土质和空气质量还在下降,而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这些是否与当地的发展观、引资观多少有些关系呢?”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拉美化新闻 全部苏南新闻 全部广东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