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观察:私募基金凯雷的中国投资之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6:12 《全球财经观察》 | |||||||||
凯雷感兴趣的是中国国企的改制项目,资产质量好的行业老大,而融资则是凯雷在中国面对的最大问题,中国还没有形成收购文化使凯雷仍旧持谨慎态度 文|程喆 尽管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太平洋保险集团仍然保持沉默,世界上最大型私募基金公
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太保集团从2000年将产险和寿险业务分家开始,为大力发展的寿险业务寻觅了4年的战略投资者,如今终于情定凯雷;而对于凯雷投资而言,入股太保寿险不但使其有机会分享中国寿险市场蛋糕,也为其在未来太保集团上市道路上预埋先手,进退自如。 “作为机构投资者,凯雷就是要赶在太保上市前先谋求进入。”上海银基担保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监肖俊杰认为,凯雷的选择并无悬念。 凯雷投资上海首席代表罗一向《全球财经观察》表示:“2年前凯雷肯定想不到自己的收购部(buyout)能够在中国收购。我们在中国做的主要是风险创业投资,估计未来5年内收购部会有更多机会,但我们现在还是相当谨慎,因为中国还没有形成收购文化。”然而,在太平洋和凯雷长达两年的分合故事里,双方在股权问题上的分歧最后由太平洋方面让步,达成了妥协。这意味着私募基金在中国的大捷。 入股太平洋人寿 对于这笔股权性投资而言,目前唯一的问题就是等待保监会的批准。肖俊杰判断,应该不会再出现什么变数。杨向东曾坦承,这是凯雷对保险业务的第一次投资。事实上,凯雷投资的确长期一直将风险资金投向中国的制造业及高科技行业。 而此前根据波士顿咨询(BCG)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未来四年内,中国寿险的保费总额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时将达到8300亿元人民币(约1000亿美元)。在依照WTO规定,保险业向外资开放达到期限的今天,中国潜在的巨大寿险市场显然是私募基金不能错过的蛋糕。 肖俊杰指出,中国人寿海外上市后,“股神”巴菲特已定向持有5%的流通股,2004年11月其代理人访华,还与中国人寿总裁王宪章交换过意见。而太平洋保险集团在产寿分离后,为了早日上市,也早已放出风声要引入外资股东,在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的撮合下,寻找能够给寿险业务带来良好公司治理经验的合作伙伴。 太平洋保险接触过荷兰国际集团(ING)、澳大利亚安宝集团(AMP)等有着保险业背景的投资方,但因为包括股权及其他原因先后告吹。而凯雷正是在2003年,因为交易顾问高盛方面的撮合,和太平洋保险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恋爱。 事实上,和凯雷相遇时的太平洋保险,刚刚经历过2002年的增资扩股,募集到的资金总额达57.34亿元,资金对于太保并不是问题。然而,寿险业务因为此前定下了引入外资股东的既定方针,母公司太保集团并未为其补充资本金。 然而,在2004年8月27日的“全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讨会”上,保监会却给包括太平洋人寿在内的三家寿险公司打出了“偿付能力不足”的红灯,适时补充资本金问题一下子再次引起关注。 此前,太保集团和凯雷谈判的关键分歧在于,凯雷希望直接参股25%,而不希望看到太保集团上市后通过注入资金的方式稀释凯雷在太平洋人寿里的股权比例。保监会的红灯无疑加速了太保向凯雷的妥协,而对于凯雷这样的私募基金来说,只要能够入股太平洋人寿,只要可以加速太保上市步伐,获利并不遥远。很快,又一个外资伙伴美国大财团保德信的引入,为私募基金凯雷未来的退出铺好了路,这才在圣诞节前成就了2004年中国最大宗私募案。 杨向东2004年11月时曾向媒体暗示,有些大项目的收购已近尾声。罗一相信,真正的吸引力不在控制权,而是要和管理层合作,使公司发展起来,从中获益。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