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英特尔移情成都启示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23:0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曾 强 上海报道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
爱成都需要理由吗?也不。 “选择成都不需要理由。”英特尔成都公司经理徐振弟用这句开场白,来评价英特尔在成都投资建立的内地第二家芯片封装测试厂。 对视外资为左膀右臂的上海而言,今年发生了两件标志性的事件。其一是4月份,英特尔在华的第二家封装测试厂在成都奠基;其二是8月份,上海市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3M中国有限公司落户苏州工业园。 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抉择将上海推向了舆论巅峰,而详解英特尔成都建厂或许能看出些许端倪。 成都情史 在这场英特尔追逐赛中,成都赢得并不轻松。 去年8月27日,英特尔总裁贝瑞特第8次中国之行。这位64岁的老人出人意料地将该次访华的第一站放在成都。 那一天,英特尔正式与成都市政府签约,将其在华第二座芯片封装测试厂落户蓉城,总投入3.75亿美元,计划在2005年开始运营。此前,英特尔已经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了一家封装测试工厂。 今年4月7日,老贝瑞特再次踏上这块西部热土,在成都出口加工贸易区,为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封装测试奠基。 仪式上,贝瑞特不失时机地表示:“我们期待通过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的亲密合作,在这一美丽的城市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封装与测试工厂。英特尔成都工厂将为英特尔现有的全球半导体工厂网络的一部分,而这也代表了英特尔对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鼎力支持。” “尽管事后看来,成都似乎的确是上上之选,但其过程异常艰辛。”一位全程参与了此次选址的成都政府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2001年2月5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政府关系总监王黎和税务经理潘丽敏突然出现在成都高新区。她们此行是英特尔在中国西部投资事宜的可行性考察。 “其实从接触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英特尔采用的是撒大网的方式。项目论证前期,有8个国家的10余个城市进入他们的视野。”该人士透露,“事实上,我们后来得知,2001年成都的第一轮回答其实英特尔不满意,当时已经被剔除出去了。后来经过再三争取才重新获得资格。” “初次见面过后不久,一系列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调查提纲便从英特尔传到了成都高新区,并且附上其他城市的优惠条件。其用意不言而喻。”该人士说。 据悉,英特尔主要是靠大量提问来了解每个候选城市,所以每回答好一个问题,胜利的天平就会朝成都倾斜一点。 “在考察成都为英特尔投资准备的600亩土地时,英特尔提出要了解当地的农民支不支持英特尔项目。随后又提了个很人性化也很‘怪’的问题:英特尔在这里建厂,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小鸟会飞到哪儿去?”该人士笑着说,“我们耐心而合理地解释小鸟也得到了‘妥善安置’,他们才满意。” 其间之艰辛,可见一斑。 “谈判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谈到政府激励措施,说白了就是成都市政府能作多大程度的让步。由于设计利益之争,谈判进入僵局。”该人士说,“若非李春城市长亲自出马,事情可能就黄了。 尽管该人士坚决不肯透露成都给出的“激励措施”的具体内容,但记者了解到,两年来,成都市国税局一直在为成都争取国家税务总局的特批税收优惠政策。就在前几天,国家税务总局发函批复,同意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从开始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五免五减半”的税收优惠。 据悉,外资企业所得税“五免五减半”是国家对沿海特定区域所制定的特殊优惠政策,这是该项政策在四川省首次适用。而这不过是“激励措施”的其中一项。 3.75亿美元的抉择 “选择成都,决不意味着背弃上海。”英特尔上海封装测试厂总经理孙宗明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明确表示。 孙宗明认为,英特尔选择将其在中国的第二家封装测试厂放到成都,而不是继续扩大上海工厂规模,或者是投向上海周边的苏州、无锡等地,绝对不意味着英特尔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不看好。 孙宗明告诉记者,“英特尔内部有一套极为周密的选址标准。之所以选择将第二家封装测试厂放在成都,一来是英特尔必须考虑在中国的合理布局,目前英特尔在上海设置的机构已经足够影响整个东南沿海及华东地区。因而通过在成都设厂,英特尔就可以将自己的影响扩大到西部广大地区。二来是英特尔一向注重跟政府的关系,努力履行自己作为一家企业公民的义务。中国政府有‘开发西部’的号召,我们应当响应。” 据了解,自1985年英特尔进入中国以来,英特尔在中国已经设置了几家全资子公司,13个办事处,3个研发中心和两个封装测试厂,还通过战略投资事业部在中国进行IT技术方面的投资,但这些投资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 尤其是上海封装测试厂,经过2000年8月扩建之后整个厂区的面积从目前的1.2万平方米增加到5.6万平方米,生产车间面积从目前的0.35万平方米增加到2.05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发展到三个工厂,分别封装手机上使用较多的闪存芯片、提供CPU跟电脑各部件交流通道的芯片组以及CPU,基本涵盖了英特尔全线的CPU产品,目前产能均已达到饱和。 “这也正是英特尔考虑要在中国投资第二家封装测试厂的原因。上海封装测试厂的产能已经达到饱和,但市场需求仍然在持续上升。至于选择成都,也是因为上海厂的封装测试能力已经较为完善了,若再增设便有重复投资之嫌。”孙宗明补充说。 同样,孙宗明也不愿意透露成都市给予的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 他对记者说,“我更愿意澄清一个事实。现在很多人都爱问我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今后上海封装厂跟成都封装厂之间的竞争。事实上,英特尔在选址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会将各自的工作重心区分开来。一个更注重大批量生产,一个则更注重芯片封装流程工艺的设计研究。” 孙宗明没有点明究竟是哪一个是上海、哪一个是成都。但目前,英特尔在上海已设有研发中心跟架构开发实验室等诸多研发机构。同时,记者在上海封装测试厂看到,厂区内刚建好了一座4层楼高的新办公楼。据孙宗明透露,那是专为研发人员加盖的办公楼,未来会有3组研发人员进驻。 因而,尽管用背弃上海这样沉重的说法不太恰当,但英特尔用行动表明,上海已经不适合投资单纯的大型制造工厂,更适合设置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研发机构。 上海产业转型之惑 这正是上海产业转型的迷惑。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曾经把上海的经济增长模式比喻成“起吊机经济”和“脚手架经济”。他的意思是,上海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两个项目支撑,第一是外资,第二是房地产。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上海的外资项目超过3万个,吸收合同外资的总额也超过了800亿美元。在广东跟江浙等地,有众多的民营企业支撑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则几乎完全依赖外资盘活市场。 “因而,上海一直标榜自己要向国际大都市看齐,建立一个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但是这并不简单。”张军说。 在上海市社科院编撰的《2003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中披露,上海引以为傲的金融保险业在2002年已经出现了低迷不振的态势,甚至是负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服务业年均增长保持在13.8%左右,但在2001-2003年的3年中,上海服务业发展增速不断变慢。 因此,上海市政府开始重提第二产业制造业的发展。2003年,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工业系统党政干部会上提出要求:“上海要努力成为国际大都市中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然而,根据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上海的第二产业目前也面临尴尬。在过去10年,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的全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开始赶超上海。上海要和这些地区竞争,就必然得在劳动工资上予以控制,而上海的劳动工资本来的增长速度就比江浙慢。 “这就造成了一个悖论,也给上海的第二产业发展打下了一个不好的伏笔。再加上上海的消费水平较高,企业发展所需的商务成本普遍较高,使得上海现在的第二产业发展同样也打上了问号。”复旦大学一位教授说。 日前,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和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共同发布了“入世后上海投资和贸易环境”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为上海本市1000家外资企业,其中四成企业认为上海的商务成本偏高。 其结果是,据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主任潘龙清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海市吸收合同外资总量在2004年前五个月有所下滑。今年前三个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3%,达92亿美元。潘龙清预计,今年全年上海市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将增加10%,远低于2003年的增幅。 上海在第二产业跟第三产业间的摇摆,正让蜂拥而入的热钱看不清路数而情愿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