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零售业 > 正文
 

零售业全面开放 2005年中外零售企业贴身厮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01:0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吴天一 发自上海

  自今年12月11日起,中国零售业在企业股权比例、开店地域以及数量等各方面向外资完全开放

  随着中国零售企业从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时代,中国巨大的零售市场将出
现变局

  随着日历翻过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篇章———WTO“后过渡期”,这标志着中国零售业在经过12年的对外开放试点之后,进入了一个全面竞争的新时代。

  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自今年12月11日起,中国零售业在企业股权比例、开店地域以及数量等各方面向外资完全开放。“中国零售业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未来2至3年,本土零售业将面临与‘狼’共舞的阵痛与变革。”此前,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曾向媒体表示,随着中国零售企业从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时代,中国巨大的零售市场将出现变局。

  前景:更加国际化

  在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目前已有70%进入了中国市场,其中,有5家外资连锁企业已名列中国商业连锁30强

  关于中国零售市场的前景,引述百联集团副董事长吕勇明的话来概括是:“未来,我国零售市场将更加呈现国际化竞争的趋势。”

  相关统计数据同样显示了这一趋势:在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目前已有70%进入了中国市场,其中,有5家外资连锁企业已名列中国商业连锁30强。

  12月6日,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中国零售百货业发展论坛上也透露,2004年商务部新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32个(包括批发企业11个),批准原有外资商业企业新开分店299个,批准设立各类大小门店1473个。

  一直以来,十多亿的消费者和他们日渐提高的消费能力,使外资零售巨头对中国零售市场充满无限遐想。2003年中国零售市场销售额高达45840亿元,以9.1%的增长速度位居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之一,国家统计局预计,200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迅速,绝对不容忽视。”零售巨头家乐福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

  最近出炉的“2004年全球零售业发展报告”,或许更能帮助人们认识外资零售巨头眼中的中国市场。该报告根据世界主要零售商的看法对世界30个新兴市场的国家风险、市场吸引力、市场成熟度和进入市场的紧迫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其结论是:中国零售业发展指数在30个新兴市场中居第三位。

  而此前数月,普华永道在杜塞尔多夫环球零售及消费行业研讨会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印度、土耳其、泰国、马来西亚及匈牙利等六个国家,在投资角度上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国家,并且,在零售业方面,中国能提供立竿见影的机遇。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预计,到明年年末中国零售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预测报告则显示,未来5年间,中国的零售业将保持每年8%-10%的稳步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商业网点的连锁化程度很低,目前仅为5%,世界发达水平却超过了20%;此外,从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看,美国达到21.7%,日本为13.9%,而中国只有7.8%。

  为了在这样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占据主导权和有利的竞争地位,跨国巨头在以3-5年、甚至10年的亏损为代价。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2002年沃尔玛在中国亏损2.4亿元,2003年减亏至4000万元,2004年初开始基本持平;而家乐福在中国去年才实现盈利,其在中国市场净销售额达16亿美元。

  从磨合走向深度扩张

  面对拥有巨额资金的国际零售大鳄,中国内地零售企业也从发展、提升期迅速向快速扩张期过渡

  在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称为“零售业发展历史上不平凡一年”的2004年,中外零售企业度过了大限开放前最后的磨合适应期。当名正言顺地与内资企业站上了同一起跑线,这些曾背负亏损之痛的跨国巨头行动起来分外迅猛,扩张的速度与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对此,郭戈平表示,随着东部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商业网点的逐步饱和,一些外资和内资大型企业开始进入二三级城市和中西部发展。而另一位来自内资零售业的资深人士则告诉记者:“外资巨头对中国市场已经比较了解,对不少二线城市也已进行过调研,不过迫于国家政策限制,过去是想开店的地方不能开,如今即将放开,他们自然也就加快扩张步伐。”

  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张嘉声在11月召开的全国连锁会议上曾坚定地表示,沃尔玛在中国的开店政策不会有变,但是开店的地点有改变,明年会在地区性城市开店。据该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沃尔玛正在积极研究中国省级城市的发展机会,计划2005年在中国开10到15家分店。而目前沃尔玛在中国20个城市设有42家分店,北起哈尔滨,南至昆明。

  与此同时,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称,明年要在中国新开15家店铺,扩张速度史无前例,目前该公司在中国拥有53家超市。

  此前不久,德国的零售和批发巨头麦德龙宣布,明年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将增加50%,目前该公司在中国经营着21家仓储式商店,公司的业务扩展重点将是靠近大城市的中小城市,以及华中及华北地区的一些城市。

  记者从欧洲排名第一的建材零售商百安居则获悉,该集团明年即将在中国开出的10多家新店中,有大部分将向中西部以及北部地区延伸,其中包括重庆、成都以及大连等城市,这些都是该集团过去从未到达的地方。

  而正大集团旗下零售业品牌“易初莲花”也表示,零售业将成为正大集团在中国投资的一大重点,未来3年内要在中国开设100家店。

  “我们明年开店速度的加快与大限取消肯定有一些关系,毕竟随着投资政策的放宽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我们也可能得到当地政府更大的支持力度。”百安居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面对拥有巨额资金的国际零售大鳄,中国内地零售企业也从发展、提升期迅速向快速扩张期过渡。近日从北京举行的“大型流通企业峰会”传出这样的信息:中国内资零售企业的开店计划已经提速。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目前在全国拥有12家大型百货商场,今年底前将在外埠新开3家店铺。王府井百货计划利用2-3年时间,使百货门店及购物中心数量达到30家;北京华联集团在未来几年里也将在全国开店30家。

  与此同时,由上海一百、华联、友谊和物资集团四家大型企业整合而成的国内最大规模的商贸流通集团——上海百联集团也表示,未来3年,将其在长三角的网点新增3200家,到2008年底达到7400家。

  记者获悉,与单个企业同步壮大的是:全行业的规模扩张。据商务部今年上半年全国连锁30强排名统计显示,中国零售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8%,高于31.1%的店铺增长速度。

  由圈地转向并购

  从全球零售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并购也向来是零售巨头进入一个市场的杀手锏。随着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地域、控股等方面的限制逐渐取消,一年来,一幕幕并购重组大戏在中国零售市场上演

  不过,当沃尔玛和全球其他零售巨头,终于可以在中国任何地方开店、且无需再像以前那样首先寻找合资伙伴的时候,沃尔玛国际事务总监凯克却表示,公司仍将采用合资方式开拓中国市场,因为这样能够利用合资伙伴的本地市场经验。

  “政策限制的放开并不等于外资巨头在中国可以无限扩张,他们必须符合国内对零售业的相关规定以及各地政府的发展规划,这也意味着,除了直接建立网点外,外资零售巨头可能更倾向借助合资、并购的方式占领市场。”一位国内零售业高层告诉记者,不少内资企业手中都有很好的店址,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而从全球零售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并购也向来是零售巨头进入一个市场的杀手锏。随着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地域、控股等方面的限制逐渐取消,一年来,一幕幕并购重组大戏在中国零售市场上演。

  2004年3月,通过携手山东家家悦和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来自欧洲和美国最大的自愿连锁体系SPAR和IGA公司正式落户中国。

  2004年7月,英国第一大、世界第六大的零售商TESCO集团,斥资1.4亿英镑(约21.3亿元人民币)收购台湾顶新集团旗下的乐购超市50%的股权,一夜之间进入内地市场。

  11月底,统一集团以6亿元价格参股内地民营企业诺衡集团旗下诺玛特大卖场。

  紧随其后,英国翠丰集团旗下的百安居建材超市,又以1.05亿元收购了诺衡旗下的5家分别位于中国西部、北部和东北部的普尔斯马特日用消费品会员店,改建为建材超市。

  “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扩张规模都是直接开网点,现在和今后可能会采取直接收购的方式。”郭戈平表示。

  分析人士表示,从我国的现状来看,零售行业非常分散,前五大连锁企业大约占25%的市场份额,而世界发达市场的零售业集中度非常高,欧洲前五大连锁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70%,在澳大利亚两家企业就占据了60%的份额,这也意味着中国零售市场的并购还有很大空间。

  当并购开始成为跨国巨头实现快速扩张的利器时,一些有实力的内资零售企业也纷纷加大并购力度,继续做大规模。

  12月8日,北京王府井宣布,斥资1.92亿元收购光大投资持有的双安商场50%股权,同时,以零价格受让王府井东安集团旗下的东安市场。

  9月份,联华超市出资7700万元,收购了河北最大的超市公司之一的石家庄万利福超市。此前,联华超市董事长王宗南表示,联华将加大在华北、华南,包括西南重点城市的并购,为此,联华已经准备了4亿元资金。

  同台竞技,谁会赢?

  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谁善于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那谁就可能是这个市场最后的赢家,并且如果双方能以发展为动力,相互报以欣赏的眼光,在竞争中学习、提升,那结果应该是双赢的

  美国麦肯锡公司曾作过预测,未来的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10%的市场将由地区级零售巨头控制。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部主任邢厚媛持有不同观点,她认为,中国消费市场巨大,市场规模不一,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各种业态并存,而外资的优势在大卖场等新兴业态,并且外资对中国消费者消费方式的理解以及适合中国市场的商品结构还有差异,因此外资不可能对中国零售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今后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肯定是残酷的,并且随着今后两年零售业在商品方面的逐步开放,竞争还会越来越激烈,但应该不是你死我活的那种,”邢厚媛表示,此番在地域和股权上的开放,并不会给中资造成极大冲击。

  “事实上中国零售业的开放不是今天才开始,外资早已进入,市场格局在过去三年已经形成,在不同的业态中、外资企业有各自的地位。”邢厚媛告诉记者,在大卖场、购物中心方面,外资凭借资金、理念和先进的配送体系,占据很大优势;对开在居民生活区的规模相对有限、盈利相对薄的便利店业态,内资众多的网点和分支就有很大优势。

  上海百联集团总裁王宗南则认为,综观欧洲和北美,零售业都是由本土企业领衔,跨国资本只能唱配角,因为所有的零售企业都要面对本土化的挑战,而这将是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决胜的法宝。

  当然,中国本土零售企业也面临一个很无奈的现实: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按地域分割,直到近年才有跨地域的并购扩张,因此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弱;二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低;此外,与外资的管理水平差距也很大。

  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从每平方米平均销售额来看,外资企业为2.06万元,其中欧洲企业达到3万元;而内资企业仅为1.4万元,其中上海企业平均为2.19万元,北京企业仅为1.7万元。

  不过,外资所带来的并非完全都是威胁,它们也提供不少经验和值得借鉴的东西。“中国零售业开放试点已有12年之久的历史,之所以一步步开放,就是为了让内资有更多学习过程。”邢厚媛说,而这个过程其实是中外资企业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的过程。

  联华超市的董事长助理华国平表示,从1995年与家乐福合资经营超市以来,联华超市获得了不少销售和管理经验。反过来,联华超市也帮助家乐福了解中国市场,比如说怎样权衡蔬菜和食品货架上的商品种类等。

  对于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这个问题,邢厚媛表示,“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谁善于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那谁就可能是这个市场最后的赢家,并且如果双方能以发展为动力、相互报以欣赏的眼光,在竞争中学习、提升,那结果应该是双赢的,毕竟中国零售市场的蛋糕在不断放大。”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2月22日 第四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零售业开放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