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钢铁业 > 正文
 

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钢铁指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 12:32 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颖

  对于钢铁行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有一种双重的“忧虑”。

  第一种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优”而忧。第二种是为钢铁行业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之
忧而忧。如果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审视、判断钢铁行业的未来走向,他说:2005年的钢铁市场可能会有很大变数。

  记者:有很多人看好2005年的钢铁市场,而你认为明年的钢铁市场可能会有很大变数,你的理由是什么?

  袁钢明:我看到几天前的消息,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对2005年GDP的增长设定为8%,2004前三季度是9.5%,全年的GDP有人预计是9.2%。这就意味着,2005年的GDP将比2004年降低1个百分点。

  如果GDP下降一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将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对建筑钢材的市场需求会大幅降低,建筑工程明显减少,这些因素导致需求不足而产能过剩。我们看到的是钢材市场的火爆,其实主要还是体现在建筑用钢,而一旦这部分的需求大幅降低,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记者:2005年GDP的增长设定为8%,对钢铁行业意味着什么呢?

  袁钢明: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可以看到,2005年要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这说明宏观调控将会继续。在这样的背景下,GDP又降低1个百分点,意味着2005年可能通过对总量及需求的控制,从而控制钢铁企业。

  记者:钢铁行业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比较合理?或者说,是调控生产企业还是调控市场需求更合适?

  袁钢明:我个人认为调控部门应该调控市场需求,只有对需求的把握适度,才能对钢材市场起到作用。否则,外部市场需求有很大缺口,仍然会有很多投资进入这一行业,根本控制不住。很多人认为,钢铁需求太多,热到了谁都能从事钢铁业,这也是不正常的。所以钢铁要保持适度,不能超出现有钢铁企业的能力。当需求的增长,一下超出钢铁企业反应能力的时候,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

  记者:对市场需求的调控影响面将是很广的,需求调控能不能认为就是经济调控的手段?如果行政手段被迫出台,可能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前景下?

  袁钢明:对,这样理解是可以的。如果2005年对需求的调控有效,而不是使用经济调控的话,行政措施仍然会使用。2005年钢铁投资是否过热,就要看对市场需求的调控是否有效。如果市场需求继续加大,钢铁投资也还有可能继续,在这个前提下,行政手段可能会被迫出台。

  记者:如果2005年钢铁行业投资仍然比重偏大的话,你觉得还会不会出现类似2004年的调控措施,或者新的可能更严厉的措施?调控的结果现在看来,应该是不错的,你怎么评价?

  袁钢明:即使出现钢铁投资“热”的现象,也不会再出台新的行政措施了。像2004年4月底那样突然的措施不太可能推出,因为现在基本处于一个适量的范围。现在政策很明朗,2005年仍然是宏观调控,从政策上来判断,只是不希望有新的投资再进入这一行业。宏观调控的结果是好的,只是在调控方式方面需要改进,钢铁行业的问题只是结构没有调整好。

  记者:如果调控需求正好和产能持平,这种局面是不是比较合理的?

  袁钢明:也不一定。如果调控需求压得太低,让钢铁企业的产能和需求完全持平,这对钢铁企业来讲就没有新的机会了,就失去了竞争力。这种调控应该在一个适量的范围内来控制。

  记者:你刚才说到,2005年的GDP设定是8%的话,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比较明显。比如企业产能过剩,影响到的是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这在另一个层面来理解,可能出现的情况又是加快重组的步伐。

  袁钢明:对,在这个前提下,重组兼并会更加明显。因为在弱市当中,企业的生存是必然的,而生存的条件是要有市场基础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强者恒强,这也是中国钢铁企业的一个趋势。

  记者:2005年的钢铁市场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同样的环境下,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一种竞争格局?

  袁钢明:民营企业摆脱了原来的小规模、各项指标不达标等现象,已经具有很强的实力和规模,具有很强的活力,这本身就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危机,竞争进一步加剧。在产品结构方面,民营企业的产品升级到高端,在这一领域中又形成了和国有企业强有力的竞争。而且他们的成本优势远远高于国有企业,这些都在2005年内会进一步显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钢铁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