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的资本迷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 20:05 观察与思考 | |||||||||
■张锐 以民族情感作为载体的健力宝所发生的风吹草动极容易招徕国人关注的目光。从神秘的“东方魔水”到激情的“第5季”,健力宝总是作为一种精神形象在公众的瞳孔中被放大和推崇。所以,无论在健力宝身上会演绎出怎样的风雨故事,人们都不希望其本色的淡化和遗失,即使是在汹涌的资本革命面前。
“东方魔水” 只要提到健力宝,李经纬这个名字就会自动跳到人们的面前。 广东省三水市(现佛山市三水区)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城市,但对于在这里出生的李经纬来说却寄托着常人所没有的丰富情感。1984年,时任三水酒厂厂长的李经纬背着米酒在从佛山到广州挨家挨户的推销中,发现了一种运动饮料配方躺在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文件夹里无人问津,他小心翼翼地揣在怀中,而健力宝也就由此诞生。 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新生的健力宝与中国运动员一起走进了洛杉机,在西方记者们“东方魔水”的叫喊声中,李经纬完成了中国产品第一次全球“体育营销”的绝美动作。随之而后的关于“珠江水”的故事也在国内流传:当时北方官员遥望广东时愤愤不平地说道,“什么健力宝,不就是珠江水吗?”而在把珠江水卖到全国的同时,李经纬的名字也进入到了人们的记忆中。 李经纬与三水市政府一直在想着如何推动健力宝上市,很可惜的是直到现在健力宝还徘徊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而围绕着这个大目标所展开的“股份制改造”也在多种力量的博弈中艰难起步。 2000年,深圳市一家咨询公司为健力宝提出了两套“股改”方案:一是管理层持股,二是全员持股。前一个方案中,李经纬与高管持股75%,其中三水市政府再给李5%的股权奖励,经营层自筹资金来买股份。后一个方案,给管理层60%的股份,剩余的给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但是这两个方案最终也流产了。前者遭到市政府的反对,后者因管理层的不同意而被否决。改制一度搁浅。 在这两个方案里,引人注目的是管理层首次明确股权要求,而且是绝对控股。因此,在那年已经61岁的李经纬看来,这次“股改”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恐怕已经没有时间可以追回。 2001年10月,三水市政府在没有正式知会李经纬的前提下再次启动了股权转让计划。这一次,三水方挑中的买家是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此时健力宝的股权架构是这样的:广东健力宝饮料厂占健力宝集团60%的股权,广信企业发展公司占15%,澳门南粤集团有限公司占10%,香港顺明企业有限公司占15%,也就是说,三水市政府持股75%。一个月之后,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与三水市政府草签了协议,双方议定,三水市政府出售健力宝45%股权,作价3.8亿人民币,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一并支付了60万美元的定金。 然而,这桩板上钉钉的交易最后横生变数,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宣布放弃收购,因为健力宝净负债高达16亿人民币,立时吓退了新加坡买主。 外资的隐身而退无疑为李经纬提供了自己“举旗”的机会。李经纬向三水市政府提出用4.5亿元3年分期付款的方案购买健力宝80%的股份(即按原来的第一方案),但很快又遭否决。因为,在政府看来,李经纬度提出的分期付款方法风险很大,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也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大买家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浙国投)出现了。 从谈判到签定协议,中间还有必经的清产核资程序,行内人士认为,要盘下像健力宝这样的“大块头”国有企业没有半年数月是不可能的。但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浙国投与健力宝似乎并没有经过“恋爱”就直接进入了“婚姻”。按照2002年1月三水市政府与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签订的协议约定,三水市政府把此前拥有的75%股权悉数转让,并把从澳门、香港两家公司回购的5%股权也一并转让,即80%的股权以3.8亿元人民币打包出售给浙国投。而代表浙国投一方签字的是当时的副董事长张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月后,张海声称,这3.8亿元的出资人是他本人、裕兴老总祝维沙及港人张金富,而他本人持有健力宝超过50%的股权。 一切似乎都显得十分地自然。在资本控制话语权的企业环境中,张海上,李经纬下;健力宝也在不经意中被人剥去国有的外衣,进入到民营企业的阵容之中。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几个月后,李经纬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对于这种结果在当时的最普遍解读是,浙国投之所以能够旋风般搞定健力宝,关键是得到了李经纬的大力支持,即购买者给了李经纬10%的认股权。于是,对于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3.8亿元的收购资金与健力宝的16亿元负债,对于新加坡与浙国投等额收购资金却绝对不等额的被购股,这些过去人们还没有弄清楚的东西似乎今天可以算一个明白账。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