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搜虫者:商务调查挖出蛀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9:10 《英才》 | |||||||||||||||||||||||
文·本刊记者 张小平 当你公司的机密泄露出去却找不到“内鬼”时,当你怀疑高管受贿却又难觅证据时,当你公司屡屡丢失物品却又犯不着报案时……如果你找到类似于斯蒂尔之类的商务调查公司,他们没准就能用自己的坚牙利嘴,帮你把“蛀虫”翻啄出来!
据负责人杨海介绍,进行商务调查的手段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隐藏目的,变幻身份。而取得证据或信息的途径也很简单,就是:注册信息和活动信息。 在防止和追查企业内部犯罪方面,斯蒂尔公司有不少经典案例。 案例1:泄密 一家跨国公司,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的产品,正准备申请专利并推向市场时,这家跨国公司却很惊讶地发现,市场上突然有了一模一样的产品!于是公司委托斯蒂尔进行调查:到底是谁泄密了? 斯蒂尔的调查员展开了调查:首先,他们了解产品的销售公司和生产厂家;其次,通过工商局等部门,查清这些公司和厂家的注册情况,掌握法人和股东的基本情况;然后,开始对这些人进行跟踪调查,看他们和哪些人交流频繁?和哪些人有不同寻常的关系;紧接着,调查这家跨国公司负责开发产品相关的人员和这些人有没有契合点…… 调查人员以客户的身份出现在调查对象面前。因为谈的生意很大,幕后老板出面。调查人员很快知道了这个老板的一些真实资料。 而这家跨国公司的所有职员及其亲属情况,都早有备案。对照一看,才发现这个老板是公司某个高层人员的亲属。事情一下子就明白了。 当然,调查公司收集的信息,还远不能作为上诉的证据使用。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要求这个高管走人了事! 案例2:内盗 法律上有规定,失窃东西要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立案作为刑事案件处理。所以很多公司物品失窃,但又苦于数量不多没办法报案。所以常常会找到调查公司进行调查。 一家外资企业,在两个月内前后发生4次工具、配件之类的物品被盗,每一次失窃的物品也值不了多少钱,但却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作为这家公司的商务安全顾问,斯蒂尔为企业的相关员工进行了心理测谎。事情相关人员有好几百个,经过分析归纳后缩小到40多个人,最后有7个人的嫌疑最大。于是为这些人进行无辜保护测试。 测试开始了。共出了四组题,比如“几月几日的事你参与了吗?”“你是不是知情?”……最后测试人员认定,有两人很可能与内盗事件有关。 公司找这两人进行谈话,想不到很快就承认了。原来,这两人对车间主任不满,在外面私自接活,所以时不时拿走几个配件。但公司没有直接证据,再说为此类事情打官司的成本太高,只好把这两人开除罢了。 案例3:受贿 一家进出口公司,代理了一家贸易公司,负责为它代办进口货物。但有一次,进出口公司突然发现,在保税区内存放的一批货物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斯蒂尔受到委托,开始进行调查。他们发现,这批货物是进出口公司的一个课长签的字。经过两次深入谈话,他彻底承认了自己收受贿赂的事实。贸易公司送给了这位课长100万,于是他把货权放给了这个公司,并把货物提走卖掉了,却没给这家进出口公司货款。 斯蒂尔又对这家贸易公司进行了调查,查清了贸易公司的资产情况,于是通过法院查封了它5000多万的资产。最后不但把那个接受贿赂的课长抓起来判了17年,而且进出口的财产也得到了保全。 据杨海介绍,一般企业中的泄密事件容易查,但受贿则难查得多。因为往往只是两个人相互之间的交易,相当隐密。 北京部分商务调查公司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