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医院改制 靠市场还是靠政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09:29 中国经济时报 | |||||||||
12月8日召开的“2004北大光华卫生经济管理高层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官员就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最大挑战是不公平 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认为,政府应该在医院改制的关键问题上加强有效干预,用行
“政府对医院的有效干预太少,虽然投资全国的公立医院,但是投资就象撒胡椒面,范围广不见得效果就好。政府应当在价格、医疗资源配置、医疗体制几个方面加强有效干预,因为靠市场不可能实现均衡。” 高强认为,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公平。 他指出,目前全国医保仅覆盖1.2亿城市职工,其余人群几乎完全靠自费;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20%的城市人口占80%的医疗资源;医院收费高,去年我国因负担不起费用该就诊而未就诊的农村人口和城市弱势群体已达1.8亿;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世界平均2%的医疗资源维持着世界22%的人群就医。 “这些情况必须依靠政府管制,靠市场很难自行解决。”高强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认为,医院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向非赢利性机构转变,而这必须靠政府干预。 丁宁宁表示,他并不反对在多层次医疗体制下,部分有能力的医院进行市场化经营。但是,政府要明确责任,拿出资金负担起人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需要。 丁宁宁认为,目前我国医院面临二个主要问题。首先是医院网络被破坏了,基层根本留不住好医生。政府要引导资源更多的配置在基层而不是大城市大医院。北京、上海的医疗水平比瑞士都先进,但农村医疗水平却不如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因此农民“小病抗着、大病到大城市大医院”。 其次是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太少。医院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支付其开支,医院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医院,出现了“以药养医,以医养防(防疫)”等现象,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医院转变为非盈利性机构。 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 北京地坛医院院长毛羽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医院应该成为经济实体,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应当把所有权和经营权、责任权分开,进一步市场化形成有效管理,通过市场竞争解决目前医院体制上的问题。市场竞争会另医院尽量节约成本费用,使看病费用下降,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毛羽说,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整个行业属于“原始市场”阶段。医院面对市场经济,内部却是计划经济:产权不明确、条块分割严重,远没有形成行业内竞争。医院设备大战成风,卫生资源浪费严重。内部机制运行低效。基本上处于一种“高投资、高消耗、低产出”的状态。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会上大声疾呼:“我国目前的医院体制与市场经济极不配套。亟待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医院体制。”他说,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来临和人民经济水平提高,人群对医疗需求差别很大。计划经济下的医院体制不可能再维持,政府也越来越难以负担人民多元性诉求。因此,医院改制迫在眉睫。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认为,改制过程中要处理好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既要负起责任,对医疗进行财政支持,又要引进市场上的社会资源,壮大实力。 刘新明表示,医疗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市场失灵,所以要在改制过程中坚持政府为主导,灵活运用市场手段融资。医院改制下一步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真正贴近老百姓的方便、快捷、经济的医疗服务机构。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医疗市场的这一特点,在遵循医疗市场内部规律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干预,不能放任其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