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经济周刊》2004 > 正文
 

国产软件为何“硬”不起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6:04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秀江/北京报道

    11月7日,在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中,Microsoft公司(下称微软)独揽2925万元大单,而国产软件则“全军覆没”。此事立即遭到国内软件厂商的“群起而攻”,相关学者、官员也纷纷“炮轰”政府采购部门。十天之后,在多方压力下,北京政府采购部门以公告的形式取消了微软的中标项目。

  12月2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正式下单签约。部分国产软件厂家表示,已经与北京市有关部门签订了软件购买协议。国产软件再次获得了一线生机。

  然而,国产软件为什么要靠政府的“恩赐”才能在竞标中“获胜”?政府采购的“奶水”,能把国产软件养强壮吗?中国软件业应该反思一下了。

  三星是世界存储芯片业巨头,但它不是靠跟英特尔“死拼”才成功的。中国软件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和微软“死拼”呢?除了操作系统,除了办公软件外,中国软件业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向突围?

  彷徨之途 

  其实,中国的软件厂商和专家学者们一直在探索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

  Primeton(普元)软件公司董事长兼CEO刘亚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在中国软件业整体寻求突围的今天,一些企业试图仿效印度的发展模式,把目标锁定在美日外包市场。对于“印度模式”能否成功指导中国实践,业界内外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两种看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印度模式”可以让一些中国软件企业获得新的市场机会,但绝对不是提升中国软件产业实力的“秘笈宝典”。

  “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中,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软件应用的代名词,一直是中国学习的楷模。中国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美国模式’的努力复制。”刘亚东说。

  这种“复制”的结果就是利润微薄,发展很快,“死”的也快。据中关村人力资源处和深圳软件协会的数据,中国软件企业5年内的失败率大概是25%。赛迪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国内大部分软件企业平均利润接近于零,这与先进国家软件企业平均20%左右的高利润有天壤之别。

  IBM、BEA、Microsoft、Oracle等这样的公司攫走了中国软件市场的巨额利润,而大多数的中国软件公司还在模仿竞争对手的发展模式,还没有看清国产软件的发展方向,依然处于彷徨之途。

  扬长避短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软件市场的垄断性极强,大者愈大,强者愈强。在外国,可以用反垄断法来约束垄断者,而在中国,反垄断法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国产软件很难与外国软件相抗衡。中国市场上惟一对国产软件有利的就是政府采购,这部分市场在发达国家约占总市场的1/3,但即使在这小部分市场中,按照现在的状况看,国产软件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还被排斥在外,这对中国软件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国软件要想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中发展,在全球开放的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就必须扬长避短,寻找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突围而出。那么目前中国软件的产业环境怎么呢?

  刘亚东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多变的竞争环境、进步中的管理体系、庞大的用户量,以及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兴业务模式和互联网的全新机会,造成中国区别于美国的软件应用需求特点—基础建设与优化整合并行;规模庞大与精细耕作并行;简单应用与复杂应用并行。更重要的是,快速进步的中国需要在软件管理应用的概念跨度、时间跨度、空间跨度上,把美国企业在半个世纪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信息化基础建设,业务流程和管理调整,以及它们的发展和提高“夹生”地放在一起解决。它缺乏像美国一样的“自然演化”,同时它还要与中国的软件产业成长现实不断抗衡。

  “但这并不表示国产软件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刘亚东说,“由于短暂的软件应用历史,使得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形成大量的IT遗产系统。在相对新兴的企业级软件应用中,中国可以更纯粹地部署面向互联网架构的应用体系。这让中国软件在IT起点上反倒有了机会成本上的优势”。

  国产软件的“硬”肋

  被称为软件产业“三架马车”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哪一种会成为中国软件业的“救世主”,承担中国软件崛起的重任呢?

  “中国产业环境与美国完全不同。国产软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去重复美国之路,它必须要寻找一种能够真正适合自己特点、同时又满足未来需求的新软件模式。‘面向构件的中间件’将是中国软件产业的一个新机会。”刘亚东说。

  他认为,中国软件的模式应是那种面向互联网部署的,以可视的结构和可复用的方式,更好地支持现有及未来可发展的业务流程,并满足变化的中国需求特点的“积木”式的新模式——面向构件的软件新模式。而构件又必须在“中间件”平台上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在适当的“中间件”平台上,软件才有可能被抽象和隔离,最终成为构件。因此,作为三大基础软件的“中间件”,将成为我国软件业发展的关键。

  国家863 软件专业孵化器专家组副组长、国防科技大学吴泉源教授指出,“中间件”是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基础软件。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方面,中国起步较晚,技术实力差距相对较大,而在“中间件”方面,中国“觉醒”得比较早、跑得比较快,这对中国软件产业突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中间件”将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崛起提供一个做“实心球”的机会。我国的软件产业不能老是靠代理国外产品、没有研发而甘做“空心球”。

  中国软件的希望

  专家预测,从2004年到2010年间,中国企业级软件将以年4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膨胀。“如果要在企业级软件开发中取胜,就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构件的方法。而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是必须基于构件的。” 世界信息战略家Alan W. Brown指出。

  刘亚东说,为更好地面向未来,在软件内部结构上,新软件模式应该是可复用的。基于构件的复用使人们在软件开发中不必再“重新发明轮子”或“一切从零开始”,而且构件通过多次复用后,其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高。据统计,如果软件系统开发中的复用程度达到50%,则其生产率将提高40%,开发成本降低约40%,软件出错率降低近50%。

  20年前,计算机科学家布鲁克斯从软件结构的角度,呼唤那颗用以制服“软件人狼”的“银弹”究竟在何方。20年后,中国有足够的机会去吸取美国市场的经验和教训,甚至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前进,当我们已经洞悉变化的中国市场需要怎样特点的新软件模式时终于发现—那颗真正适合中国特点,技术上可以实现,并有后发优势的软件“银弹”就是“面向构件的中间件”。

  资料:

  中国与美国软件模式对比

  美国在70年代开始使用管理软件的时候,所拥有的是非常落后的计算机和相当落后的软件开发程序,这便是软件美国模式的“雏形”:在一个非常简陋的计算体系中解决特别复杂的问题。

  而软件的中国模式则是另外的一番景象: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计算机的资源已经非常便宜,但是我们的客户对管理的需求却日益急迫。中国模式要解决的是:如何用更丰富的技术资源去解决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客户需求问题。中国模式实际上是对美国模式的一种颠覆。

  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对比

  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极快,1999年以来其软件产业及其相关IT服务业出口以年均5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3年印度软件出口达到了120 亿美元,印度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有关方面预计,2008年印度软件出口将达到700 多亿美元,印度软件产业对印度GDP 的贡献会从目前的不到3 %增长到7 %。而我国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只占GDP 的1.38%,信息产业的8.51%。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产软件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