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观察:中国制造让美政府陷入两难选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5:02 《全球财经观察》 | |||||||||
一方是“中国制造”的得益者进口商与零售商,一方是“中国制造”的受损者纺织品制造商。而到底是限还是不限,布什政府不得不在两个利益群体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文|李蔓 发自纽约
距离世贸组织取消纺织品配额制还有不到一个月,包括Gap Inc.,J.C. Penney Co. Inc.,Federated Department Stores Inc.和 Liz Claiborne Inc.在内的美国大零售商于12月1日通过美国进口商行会(USA-ITA)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 (U.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提出了申诉,希望藉此阻止布什政府对中国服装与纺织品进口实施新的限制。 此前,美国国内纺织品制造商要求布什政府在配额制正式取消前对来自中国的服装和纺织品进口实施新的配额限制。 而美国商务部在10月底宣布对中国袜类进口实施特保限制措施后,又于11月表示将“考虑”纺织品制造商提出的9项申请 ——在配额放开后出现“冲击威胁”时对价值13亿美元的中国服装和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 “政府正在接受和自身限制标准都不符合的申请,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气愤”,USA-ITA的会长劳拉琼斯 (Laura Jones)对《全球财经观察》表示:“对进口纺织品进行限制已经影响了像J.C. Penny这样的商家的采购计划,如果继续施加限制,USA-ITA 的成员不得不付出无法估计的代价,来降低由保护措施造成的风险,以保证正常的销售”。 零售商们在纺织品贸易中获利甚丰,此次申诉旨在迫使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 CITA)给予进口商在更大的决策参与权,以求有效阻止通过新的针对进口中国服装与纺织品的限制措施。 “中国价格” 针织羊绒女帽:160美元。大格绒外套:598美元。羊绒衫:397.50美元。 这是位于纽约麦迪逊大道和72街之间的 Polo Ralph Lauren 商厦里的价格标签,这些服装制品全部来自中国。 在今年底配额制彻底取消后,如果不实施新的进口限制,美国进口商和零售商进口中国服装和纺织品的价格平均可下降20%左右。即便在那时,像Polo Ralph Lauren这种面向高消费阶层的商店,这些价格标签还可以保持不变。这意味着这一行业的利润可以平空增长20%。 11月29日的《商业周刊》将“中国价格”称为最令美国产业界恐惧的词汇。美国进口的中国服装和纺织品有时比本土同业的制造成本还要低。美国纺织品制业协会(ATMI)认为,美国工人平均时薪为9.89美元,而中国工人平均时薪保持在0.88美元,加上中国政府实行10%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令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有30%?40%的价格优势。 零售业是美国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Wal-Mart、K-Mart 和 J.C. Penny 等大型零售商经常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大幅削价。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无疑成为确保其竞争力的法宝。 事实上,由于配额制的存在,中国在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许多领域都落后于诸如危地马拉或多米尼加之类的小国。到今年9月为止,美国进口了价值86.5亿美元的棉料裤,中国只在其中占了不到3%。即便如此,2003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服装、纺织品和鞋类总额已达270亿美元(美方统计数字),比1999年增长了50%。而根据世贸组织的报告,在配额完全取消后,中国产品占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份额将由1995年的16%上升到50%。官方数字显示,2003年美国进口服装总额为 666亿美元。由此可见,配额取消后的中国服装进口将给美国的进口商和零售商带来何等巨大的利益。 相形之下,丝毫不具价格优势的美国本土纺织品自然失去了巨大市场。“如果坐等冲击到来,我们将全部倒闭。”全美纺织业总会主席卡斯约翰逊声称,“中国已经显示了迅速冲垮我们市场的能力。” 因此,纺织制造商们要不遗余力地推动施行针对中国服装与纺织品进口的新的限制措施。 不过,对美国的纺织制造业而言,通过推动实施进口限制以挽救其发展颓势实在是于事无补。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奥蒂德申卡尔(Oded Shenkar,《中国世纪》的作者)警告美国企业:“如果此时仍在生产劳力密集型产品,不如赶紧全身而退,否则就会伤重不治。”纺织品制造商应积极谋求其他发展策略,而不是拘泥于游说政府向中国施加配额限制。 两难抉择 一个是“中国制造”的得益者,一个是“中国制造”的受损者。而至迟在明年二月初,布什政府不得不在两个利益群体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如果说,为了安抚纺织品制造商的利益,为了平衡中美贸易逆差,美国政府此前对来自中国的袜类产品实施了特保限制措施的话,那么面对此次零售业的汹汹问罪,他们又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到底该满足哪一方的要求,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 美国政府可以继续采取新的进口限制。但是,这种决定未见得是明智之举。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存在于电脑硬件、电子机械产品、家具和服装等多个领域。根据《商业周刊》2004 年12 月2 日的数据,2003年美国对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是电脑硬件(250 亿美元),其次是电子机械产品及其配件(240 亿美元),家具(120 亿美元),服装则只有90 亿美元。与1993 年的数据对比,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在上述产业领域的增长率分别是25,000%、500%、1,100%及76.5%。很明显,贸易逆差在服装业的数额和增长幅度是上述几项中最小的。 如果布什政府试图以减少贸易逆差为由对中国纺织品施加新的配额限制,从而讨好国内制造商,这个理由完全得不到数据支持。真要降低对中贸易逆差,就应从电脑硬件和电子机械产品领域下手。相比之下,纺织品进口所造成的贸易逆差只是冰山一角。 有趣的是,最有理由抱怨的美国电脑和电子机械产品制造商却很少像纺织品制造商那般喋喋不休,或要求采取保护措施。他们正努力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寻找机会,而不是躲在国内通过政府保护来回避日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美国的服装与纺织品制造业只有正视竞争,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注重通过保持自身的品牌、设计和销售优势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服装和纺织业制造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布什政府贸易政策的制定,但他们并不是需要政府关心的惟一利益群体。其他行业、消费者的巨大利益也是政府制订政策时应当考虑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的低价策略排挤了很多竞争者,但这一策略是对消费者有利的。”Wall-Mart所宣称的口号也许可以给左右为难中的CITA或美国商业部提供参考。 美国服装和鞋业协会(American Apparel and Footwear Association)主席凯文贝克(Kevin M. Burke)不久前在香港发表公开讲话时说: 美国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将会伤害中国,而不会给美国带来帮助”。 中国出口增长无忧 国际贸易法院可能会在12月20日前后做出是否施加新限制的决定。 J. P. Morgan 的分析师们也对在2005 年第二季度针对中国纺织品施行的新限制的可能性进行质疑。他们认为尽管政府已经同意考虑纺织品制造商们的申请,但申请并不一定能够顺利通过。因为,现在外包业(Pro-sourcing) 的游说团体正在努力促使政府拒绝纺织品制造商们的提议。外包业游说团体在美国的影响力远大于纺织业游说力量的影响力,所以相关申请通过的可能性应该不大。此外,美国大选告终,布什政府承受的政治压力已有所舒缓,一个倾向于鼓励自由贸易的决定很可能会应运而生。而即便布什政府最终通过了实施限制进口措施的决定,中国还可以在WTO的国际平台上对其进行反击。 分析师们还认为,中国服装与纺织业面临的压力可以被视为中美大规模贸易谈判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可以以放宽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限制为筹码,要求中国政府向其开放更多的商业领域,并促进中国重估人民币价值。 最坏的结果是美国政府接受纺织品制造商的申请,对涵盖美国服装与纺织品贸易总量58%的13 个种类下的中国进口产品施加配额限制。即便如此,对中国而言,被限制的13类纺织品对美出口预计仍将以5% 的速度增长,未被列入限制类(占美国纺织品贸易总量的42%)的纺织品对美出口预计将以30% 的速度增长。而如果要对这种进口增长进行限制,又需要在未来的12 个月里提起同样的配额限制申请。总的来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在明年仍会增长15%?16%, 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