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进入都市圈需要政府更强有力的作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09:33 新京报 | |||||||||
“大白菜在地里堆得跟坟头一样,就差把我们埋进去了。”听着农民如是说,看着图片上农民辛苦种出的大白菜成堆地烂掉,笔者的心很酸。(12月12日《新京报》) 京津唐都市圈、京津冀经济圈的提法已被炒了十多年,关于三地都市发展要注重“企业生态环境”、“为龙头服务”、“谋求对外合作”的观点,也被专家反复论述。然而,经济圈、都市圈靠什么“圈”起来?笔者认为,在地域相近的前提下,应该靠资源和产业的
在信息互动方面,对菜农来说,最重要的是由需求和供给形成的价格信息。据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统计,2000年北京冬储大白菜的上市量为8.4亿公斤,但2003年已降至6.4亿公斤。 这表明北京市民对过冬大白菜的需求已减少。然而菜农可能对这些需求信息的变化并不知情。另一方面,原北京市政府蔬菜顾问团团长认为,北京市农业局可以知道北京的种植面积有多大,大概的产量有多少,但不知道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产量如何。这反映了需求方对供给信息的缺失。 个体菜农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缺乏信息,生产必然短视和盲目。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从都市圈资源整合的高度构建信息服务体系,帮助菜农根据市场的变化选择是否生产以及生产多少大白菜。在资源互补方面,仅仅依靠市场价格杠杆调节也不够。市场调节本身的滞后性,农民处在信息和资本不对等的弱势地位,以及市场调节会造成农产品的浪费和损失等,这些决定了放手把农民作为个体完全推向市场是不明智的。 把农业推进都市圈,政府可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发展配套行业,构建农业保险和损失赔偿体系等,目的是要让农产品发生过剩或遭遇天灾的情况下,农民能有路可退,而不是望天悲语。 □胡俊(北京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