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乳业 > 正文
 

鲜奶之争的制度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2日 16:45 经济观察报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再次引起业界的关注:12月6日,来自北京等7省市的奶协负责人在北京碰头开鲜奶研讨会“抢救鲜奶”。他们认为,《通则》对鲜奶的认识有极大误差,会造成乳业的极大内耗。他们将起草一份联合宣言给国家质检总局与农业部,希望《通则》中“凡是加工过的鲜奶不得再叫鲜奶”的新规定能被修改。

  任何一项行业规范的出台,不可避免地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一定的非议也在
情理之中。可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这项《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却引起了全国奶业企业近乎一致抵制或反对,甚至引发了他们对政策合理性的怀疑,引人深思。

  “鲜奶”之争的焦点在于,加工过的鲜奶还能否再称之为鲜奶。在这场各说各理的论争中,作为“外行”的笔者自然无权置喙,但是,为何这些争议会在《通则》颁布之后出现呢?为什么没能将这些争议消除在政策颁布之前呢?其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但最基本的原因却只有一个:政策制定者与政策的约束者之间未能达成有效的沟通。

  如果质检总局能够在制定《通则》之时多听听生产企业或者奶业协会的意见,能够与企业在“鲜奶”概念认知上达成一致,能够对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也许这些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争议就不会出现。

  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各地和行业领域也会存在:一项制度出台不久就因备受争议而草草收场;一项新规还未实施就因重重阻力而卡壳……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政策制定绝非是高高在上的随心所欲,也绝不应是某个部门或某些专家的一言堂就能决定的。在科学化的决策程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真正科学有效的政策或制度必须扎根于实际,立足于现实,制度的制定者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与制度约束群体的沟通,既要考虑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也要充分尊重社会共识;既要追求理想化的善治局面,也要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山东 刘利军)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