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志: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学会怎样盈利(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11:37 《经济》杂志 | |||||||||
谁也不愿给小企业贷款 那么,如果中国的商业银行果真能够按照商业原则决定贷款的利率,谁愿意并需要承担如此高的利率呢?周小川和刘明康在这一点上颇有默契:只有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
刘明康曾经带领银监会的官员们做过一次调查:20世纪90年代的浙江,当地企业资金来源构成中60%为自有,24%来自银行,16%为民间筹资;到2003年6月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57%为自有资金,37%为银行融资,仅有6%来自于民间融资;但是到了2004年6月,仅温州一地,民间筹资回升到10%,自有资金为60%,银行资金在不断下降。 在银监会主持的民企老板和银行行长对话的交流会上,曾经是老板们诉苦从银行贷不到钱;但现在,则是银行苦恼有钱贷不出去。 所谓的贷不出去,主要原因有二:那些平日里银行追着捧着的大项目大户,现在基本上处于宏观调控之中;而那些中小户们,虽说有贷款需求,可是不能符合抵押担保等条件,这钱如何贷得? 这不由得产生两个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十分严重的后果:其一是风险过分集中;其二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盈利风险——尽管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但是从银行间市场对于头寸的需求来看,资金的使用还是相当不饱和的。尤其是进入到10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回购利率双双走低,1个月之内两者分别下降了20个基点和13个基点,资金面较为宽松的局面显露无疑。虽然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单月净回笼资金近1600亿元,仍未止住利率不断下滑的趋势,更加能够说明问题。 对此,央行行长是看在眼里的。周小川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都有贷款对象集中于大项目大企业的倾向,不太愿意对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导致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贷款定价限制问题。” 周小川似乎对于用放开定价限制促进问题的解决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他手里有两组数据可以支持他的判断: 中国人民银行曾组织一次对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类机构对小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程度分别为85%、75%、85%。 与此同时,2004年10月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调查显示,200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全部新发生贷款的20.8%;实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29.1%;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50.1%。 看上去,似乎银行们已经为从小企业融资中获得新的盈利空间做好了准备。 但是上面的小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程度数字是从银行获得的,小企业们自己提供的数字呢?周小川不得不承认:在央行对于小企业的问卷调查中,金融机构融资满足度却不满50%。周小川认为造成其中差异的原因在于,很多小企业有融资意愿,但实际上是连贷款申请书都无法填写的——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合规性要求。 而另一方面,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进一步也披露: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实行基准利率的占比最高;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占比最高,利率上浮占比最低;区域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占比较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占比最高。 这样看来,商业银行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贷款业务中获利的意识却是最薄弱的;而且即便是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央行调查发现其贷款定价机制不健全、定价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存在潜在的利率风险,尚需进一步改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