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零售业 > 正文
 

告别入世保护期的原罪 中国零售业面临重新洗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 14:42 经济观察报

  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三年过渡期”结束的标志性时间,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多数行业的放开在三到五年内兑现,银行、保险、电信等行业都稳稳地守住了最后的开放期限,而零售业则是惟一提前开放的行业,尽管这一进程并非刻意为之。1998年,尽管国家真正试点审批的外资零售企业只有4家,但实际却有84个店面。中国正式入世时,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外资零售企业有一半实际上已经进入中国,其中90%是通过与地方政府的“默契”而违规进入的。

  或轻或重的惩罚在现在看来都无伤大雅,一个注定要消失的保护期在地方利益与跨国公司的合谋下提前终结,这个过程一度不可告人,但多头利益格局的牵制事实上达成了一种默契,而且事后得到的更多是认可而不是惩戒,零售业沿着灰色轨迹走向开放,人们得到了期望中的结果,但过程却不堪回首。现在可以预见的是,在地域、股份等限制条件完全消失之后,现有的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大规模并构之后将分崩离析。

  谁在保护家乐福?

  在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12年间,家乐福是看起来遇挫最多的一家,但却是成功的典范。自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家乐福的多家合资企业持股比例都超过了当时外经贸部规定的65%上限,2001年底,家乐福旗下27家中国分店虽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开业,但没有一家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或者得到批准。因为这些提前“开禁”的行为,2002年家乐福曾被勒令进行全面整改,他们同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频繁的政府公关,这是家乐福本土化最为成功的经验,结果在2004年,商务部并没有按照《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暂行管理办法》中提出的“分类管理”设想将违规的家乐福列为级别较低的B级或者C级,相反,家乐福的低姿态甚至获得了一致好评,同时获得在中国新开3家门店的资格。

  比起不愿设立工会的沃尔玛、曾经坚持会员制的普尔斯马特和谨慎的麦德龙,家乐福明白政府关系远比选址技术更重要,他们清楚“招商引资、扩大就业、增加地方税收”的政绩思维在主导着地方主管部门,他们也善于使用更为隐蔽的公关措施说服决策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直言,“这使他们的发展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这是利益合谋的产物,地方政府往往自行批准一些外商独资的零售企业、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或者将国内一些零售企业委托、聘请或承包给外商进行管理,也有中外双方合资成立所谓的商业咨询公司,然后直接管理国内商业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提供的专用品牌等,这些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都得到充分应用,甚至对外方实行“超国民待遇”。原国家经贸委曾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份关于零售业的规范性文件,商务部成立后也延续了这一工作,但一直对零售业开放保留意见的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认为,真正按照这个意图去做的只有北京、深圳等少数城市。

  设立规则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求公平,但面对众多既成事实,家乐福得到的是与获利不符的责罚,而这种惩罚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处罚,而且将使他们彻底告别自己的原罪历史。

  民企与“国家队”

  而现在,各国普遍认同的“保护本国产业”的思维在中国总是存在不同的解释,这种摇摆在各个层面都有体现。

  沃尔玛在全球有诸多坚定的反对者,但在中国建立一个这样的企业仍是许多事业家的梦想。王宗南就是其中之一,他领导的联华是本土零售商的代表。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他说:“我们希望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王宗南的另一个职务是百联集团的总裁,这个由多家零售商组织的联合舰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本土零售商,也被认为是捍卫本土零售业份额的希望,其任务很单纯,就是“进入世界500强”。为此,百联集团计划以年均约1000家新店的扩张速度,到2010年使门店数量超过1万家。他们刚刚制定了《长三角五年行动计划》,计划未来再在长三角地区开新店3200家,并择机选择并购项目。与百联一起进入国务院重点培养商业企业名单的零售商还有19家,他们被誉为零售业的“国家队”,但类似百联这样的联合体究竟应该如何建设似乎缺少成法。在组建之初,四处传来的是关于人事安排的种种非议以及诸多抵触,如果没有行政力量的强势介入,这种联合的成功几率几乎不存在。

  客观上,这种方式可以部分平息关于“对外资享有超国民待遇”的非议,但在内外的协调中,新的“歧视待遇”却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被划进“国家队”中的企业按规定可以“在国债贴息项目、增资扩股、股票上市、资产重组、门店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方面都得到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这本身就意味着对其他国内企业的不公平,它主动设置了门槛并制定了规则,但却忽视了参与者的兴趣。张宏伟是其中较为悲观的一个,他认为,“中国幼稚的零售企业根本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强身健体,而过渡期一过,外资零售企业在已经完成高端布局的情况下更会大挥收购镰刀”。

  逃亡与大并购

  在不断修正的政策指向下,现在形成的国有、外资、民营三分格局将只是一种短暂的平衡。其实并购早已开始,本土零售商的逃亡在两年前就拉开序幕,华润、大连商业集团、北京物美都是谨慎的收购方,而在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后,资本雄厚的外资收购潮可能像人们预计的那样来临。当然也存在鼓励的声音,北京物美董事长张文中认为,“现在已经倒下的零售企业,多数不是被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巨头给打败的,而是自己给累死的。如果不处理好由扩张带来的供应链和现金流问题,只会自己打败自己。”

  但现在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这股浪潮何时来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表明,单店经营面积在万米以上的外资零售企业中,2003年有68.75%亏损;单店经营面积5000米以上的外资零售企业中,2003年有60%企业亏损。然而,探询它们亏损的原因可以发现,多数外资企业的亏损是由于开新店所造成的。外资零售商在开始运作时会表现出高负债、高销售额增长、高亏损的状况,但通常会在2-3年后转为赢利。而麦肯锡更是乐观地预计,中国超过60%的零售市场份额将由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主导。

  在12月11日过后,对家乐福、沃尔玛产生影响的因素多体现在技术应用方面。比如采购技术,由于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无法联网和进行数据交换,仍需人工作业。采购中心到处是拿着发票排队等号的供应商,像乱哄哄的菜市场。只有回到跨国公司的群居环境中,他们的技术才是完整、有效率的。一个政策限制重重的时期没有让他们退缩,在一个更开放的环境里,技术和规模这些问题已经非常微不足道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入世保护期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