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险市场开闸在即 土洋保险磨刀霍霍谁主沉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5:5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专电(记者 毛晓梅)2004年年底是众多洋保险商翘首期待的日子。根据WTO协议,2004年12月11日,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险(年金险)服务将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外资经营地域的限制也将被取消。这就意味着,洋保险将首次拥有和中资保险公司在团险市场上同台竞技的入场券。 团险蛋糕有待做大
来自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团险业务的保险收入达到580.35亿元。今年1-10月,团险业务实现保费约为500亿元左右。全球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2006年中国的团体寿险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在众多外资及合资保险公司看来,中国团险市场无疑是一块放在嘴边香喷喷的蛋糕。 事实上,我国保险业一开始就是从团体保险起步的。在过去的旧体制下,做保险靠的是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红头文件”。但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保险市场的培育完善,国内保险业由于多年使用行政手段的惯性,在体制转变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团体保险业务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保险业界和监管机构。有关统计表明,团险保费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的比重已从1996年的87%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20%,成为制约人身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目前,按照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只有中资保险公司可以经营团体保险。从团险市场的现状看,中资公司仍主要靠传统的学生平安保险、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等短期业务来维持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产品结构单一,管理、技术、销售、服务较为滞后。相对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言,团体保险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保险业界及监管人士认为,一旦外资进入团险市场,必然会以其经验和技术的优势抢占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