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冷淡症导致国有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1:39 中国科技财富 | |||||||||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冷淡”的解决 当前,如何实施有效的企业监管,促使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如何解决好国有企业效益问题,关键是要使国有企业建立起有效治理机制:有人对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真正负责,具
造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冷淡”有各种原因,其中最重要就是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混为一体,这是公司治理中“超强控制”和“超弱控制”的根源,也是其他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政府的角色定位,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分离,同时要建立一个有限政府,使政府保持与具体经济活动的距离。通过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困难国有企业的重组和退出,大大收缩国有经济的规模,国资委集中关注主要是大型优势国有企业。目前正在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正在修订的《公司法》有望对上述问题予以解决。 其次是商业银行体系和有效证券市场的建立将强化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环境。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国有银行贷款成为软约束,国有企业在证券市场“丑女先嫁”。通过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银行系统会越来越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监管和控制;而建立一个有效资本市场,更多的引入机构投资者,能够改善对国有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 第三、所有制多元化和股权多元化必然对国有公司治理产生积极影响。随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思路的具体化,将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从而改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 最后必须大力强化董事会的作用,严格依据公司法,通过董事会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治理。从长远来看,为了保证董事会的有效性,必须在公司法中引入董事个人的受托责任以及相应的处罚规则,同时在破产法中引入自然人破产的规则。 有学者认为:“国际公司治理有功能趋同的趋势,这种趋同的压力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企业间获得资源的成本差异缩小,只有从内部治理上进行国际性的学习和改进,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政府、企业都应该明白,自我规制”。随着中国经济开发程度的提高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冷淡”的现象也不可能长期存续下去。警惕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冷淡”现象。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