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教父隐退 作为管理者的企业家归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14:16 《中国企业家》杂志 | |||||||||
现在“钦差大臣”来了,赶紧归位吧! “教父”的圈子越来越小,哈药集团的刘存周一走,留在这个阵营中的人就越发屈指可数了。 国资委元年最大的焦点,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重量级企业家一茬一茬地换人。除了年
但是谁都知道,六十岁,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正是黄金时期。对缺乏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的中国,这个年龄就更不是核心问题。 所以这些人当中的每一个离开,都少了些“我自渔歌放晚去”的洒脱,却多了些“杯酒释兵权”的复杂味道。对比起前几位,刘存周的去职和同是医药界风云人物的赵新先有些相像,似乎是身心俱疲,“出师未捷身先死”。不同的是,赵是因为三九的债务,而刘则是受阻于哈药的产权重组。 在哈药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工作近三十年,当了七年“一把手”的刘存周,有两件事可以把他推到“教父”级人物的位置上,一个是他把曾经是一盘散沙的哈药集团数家企业整合为一体,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哈药模式”——以巨额的广告“打造品牌”。到现在,“哈药N厂”的很多广告在电视里还是每晚都可以看见。 除了上述两件“历史功绩”,在成为哈药集团“一把手”之后的这几年,刘存周提的最响亮的口号是“产权革命”,其目标是实现“产权多元化”,并同时实现“经理层人力资本的货币化”。后面的这个提法实际上就是管理层持股,即MBO。 也许正是这个“产权革命”最后革了刘自己的“命”,“产权多元化”隐含的实质是引进外来股东,摆脱地方政府控制;而“MBO”,则更是市场褒贬不一,上方态度暧昧的一个话题。 别忘了当初成立国资委的初衷,也不妨为后来者提个醒:组建这个新机构最根本的原因,是要改变过去“多龙治水”的局面,实现政府对国有企业“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三管统一”。刘存周们都不过是其中的一“管”(人),却要在同一个层面上去管“产权革命”(资产),那显然是越权了,是出位了嘛! 过去管理混乱的格局下的企业经营者无异于“封疆大吏”,有些“山高皇帝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现在“钦差大臣”来了,赶紧归位,不要管自己管不了的事情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