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新银行业 > 正文
 

基层银行消极抵抗 央行四季度信贷目标不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1日 18:52 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晓红 石海平

  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关于第四季度信贷计划的表述引人关注:“预计四季度贷款可能比2003年同期多增加,2004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将趋于预期调控目标。”

  央行似乎对完成全年调控目标充满信心,但市场普遍担心央行预期目标不能如期实现。

  今年年初,央行给自己制定的调控目标为:M2和M1分别增长17%,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但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狭义货币M1余额为9.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人民币贷款余额仅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银行惜贷严重

  记者从湖南某县级市农业银行了解到,该行今年的信贷规模为4.5亿元,而截至目前实际完成的信贷投放只有2.3亿元。

  这种情况绝非该行一家。今年第四季度,央行进行了多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从不少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将增加新增贷款的投放难度。

  据某市级工行的行长反映,此次加息后,企业的利息负担加重,企业不愿意多贷款,另一方面,加息让银行收贷收息的任务更重,客观上也削弱了发放新增贷款的积极性。

  进入第四季度后,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部门都把重心放到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率的双降上,工作主要以回收贷款为主,以完成上级行和银监会的考核指标。此外,各级商业银行还要组织资金、进行年终决算、人事调整等等,也影响了贷款投放的推进。

  但是,从深层次分析,之所以出现信贷扩张难行的局面,还是跟商业银行今年以来惜贷有关。

  今年由于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导致银行优质信贷项目减少,符合放贷条件的项目又不符合产业政策;社会信用环境比较差也是让商业银行不敢放贷的原因之一。今年以来,借款人逃避房贷和车贷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商业银行也不得不频频公布所谓“车贷黑名单”和“房贷黑名单”,实际效果有限。

  更让商业银行惜贷的是内部制约因素。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对贷款实行终身负责制,要求与贷款相关的各级责任人对贷款负责到底,上至行长,下至信贷员都负有责任,这样,不少银行人员由于怕担责任,少放或者干脆不放贷。银行人士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比较死板,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从各家银行的情况看,贷款审批权大都收归省行,比如一家股改国有银行,贷款由省行统一分配,根据存款规模来确定贷款,然后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配,无论金额大小,都由省行审批。这样,贷款资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产业和大项目上,不利于基层银行发放贷款;同时,贷款审批权收归省行之后,审批手续变得繁琐,审批时间过长,也影响了贷款的实际发放。

  信贷总量控制需要转型

  尽管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随着固定资产项目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商业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及预期将趋于稳定,货币信贷增长将继续趋于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是专家看法却不相同。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曾指出,当前宏观调控引发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和贷款增速过于缓慢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息会导致贷款发放量进一步减少,央行今年安排的全年新增2.6万亿元贷款任务难以完成。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陆文磊研究员建立了一套宏观数据模型,在进行了分析测算之后认为,现有的信贷投放总量增长是处在合理区间的下限,即:要保持我国宏观经济8%的增长速度,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就要保持一定水平之上,而要维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信贷投放的年度总量就不能低于13%。

  “因此,我并不担心信贷投放没达到17%的央行调控目标,”陆文磊说,“更让人担心的是现有的银行信贷结构。”

  现有的银行信贷结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短期贷款增长慢,导致企业资金出现流动性问题;还有一个是中长期贷款投放过快,导致银行期限结构不匹配,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从这个思路出发,明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应该是保持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通过一系列手段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增加银行对企业短期贷款的投放,达到调整信贷结构的目的。”陆文磊如此建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信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