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标准能否重塑行业的面貌(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17:50 《商务周刊》杂志 | |||||||||
有选择性的竞争 针对标准问题的第二种战略,是瞄准当地标准较为薄弱或难以实施的特定市场。例如,中国RFID和EVD标准就受到国外企业的影响,使得中国政府很难在这两个领域成功设置和部署标准。在RFID领域,标准的采纳更多取决于主要的客户群体——尤其是沃尔玛——以及那些去年花费4380亿美元购买中国产品的公司。在EVD领域,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大量中国消费者所感兴趣的资讯,比如有关好莱坞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信息。 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经济对于政府机构开发标准也是一种考验。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开始形成他们自己的事实标准,比如中国几家主要移动通讯服务商都较青睐于西方国家的手机标准(WCDMA和CDMA2000),而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TD-SCDMA,这就为国外企业规避政府支持的标准而创造了良机。 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创新 第三种方案是通过完全的创新和技术优势来应对设立的标准。能够满足最新要求的产品或具有超越现行标准的卓越功有的独特产品,有可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美国的电信转换解决方案提供商UT斯达康就采取了这种方法,从而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针对中国本地企业或其他跨国公司所忽视的偏远地区专门设计了一种无线电话系统“小灵通”,可供有线电话运营商以低于手机服务的价格提供市内无线电话服务。2003年,UT斯达康全球营收猛增100%以上,达到10亿美元,公司80%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市场。 而LSI Logic公司则成功地将中国标准和国外标准结合运用。2003年11月,这家公司宣布向中国EVD财团供应芯片,以对高清视频进行编码和解码。该公司的专有芯片支持中国的EVD标准,但其基本压缩构架是建立在传统的MPEG-2之上的,而不是中国新设的AVS标准。 坐落在北京的微软研发中心也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涉及语音识别、无线和多媒体技术,以使微软的产品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消费者。 投资培育新兴市场 第四种战略就是在标准涉足之前抢先进入市场。在中国,许多科技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主要构件和基建领域仍存在欠缺。因此,通过制定战略性的长期投资规划,国外公司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并对新标准的设立实施影响。 微软正试图依靠资金和软件投入来推动中国新兴软件产业的进步,以进一步提升微软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微软公司耗资7.5亿美元成立技术中心,为中国硬件和软件工程师提供微软的技术。此外,微软公司还计划在未来3年间捐赠2500万美元,设立软件学校,并将在未来5年间投资1000万美元,实现微软产品进入中国小学的目标。微软希望通过培养中国下一代工程师和消费者,为其产品赢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建立其在中国软件业的事实标准。 英特尔的投资则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已在上海和四川组建芯片组装厂。然而,该公司还将计划通过英特尔投资公司为其互联网战略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该公司对采用英特尔所支持的标准的产品、服务和基建供应商提供战略投资,以推动英特尔构架的建设。具体投资项目包括主营无线通信和卫星定位系统的Comlent公司和提供书面和口头中文语言处理技术的STUC iFLYTEK公司。 展望未来 中国为确立和影响技术标准所作的努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国是否将继续推进自有标准的开发?政府指令是否能够凌驾于市场力量之上?中国所作的努力是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效?中国的众多标准中有哪些达到了世界水准?中国能否在WiFi、4G、Linux形成主流标准?能否建立中国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中国从世界第一制造国发展为领先的技术创新国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如果某项标准在中国取得成功,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中国标准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但有一点我们能肯定,就是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科技公司,必须密切关注中国所采取的行动,分析中国标准的影响,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则有可能被全球最大、发展最大的市场拒之门外,甚至无法立足于中国标准日益清晰的世界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