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环保大项目 汉江治污如何避免前车之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17:05 《商务周刊》杂志 | |||||||||
在治理污染之时,我们应该反思大项目的投入和管理模式 □记者 王强 当业内还在为10年淮河治污到底是否彻底失败以及所付出高昂成本的具体数字而争吵不休的时候,中国另一条河流的庞大治污计划开始浮出水面。
10月11日,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在武汉召开的长江流域13省市政协“长江水环境保护第五次研讨会”上透露,中国将用5年时间完成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目前,这项总投资35亿元的庞大计划已经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 最新的情况是,该项目已经过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已将其纳入世行贷款2004—2006财年备选项目,编制完成的建议书包括46个规划项目,计划申请利用世行贷款2.2亿美元。 发源自陕西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河南、湖北并由武汉市龟山以北汇入长江的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流域内人口密集。1980年代开始,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水污染物造成汉江干流和各支流不同程度的污染,全流域的地表水水体水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并表现出总体恶化的趋势。 资料显示,近年来每年排入汉江的废水约6亿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汉江中下游河段由于水质劣变,出现“水华”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水华”现象指的是由于水体污染而造成藻类大量繁殖。 尤其是2000年6月南水北调工程确定后,对汉江水环境和水质的要求更高。人们还担心,以汉江中下游的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流量将会减少,流速变慢,势必导致汉江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负荷加重,这也使得汉江污染治理迫切地提上日程。 有关方面对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前景设想非常美好。整体规划中除了生态林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检测等项目外,汉江流域的丹江口等14个城市各自至少有1个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能力达113万吨,可削减85%以上的生活污水,汉江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减少汉江“水华”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发生。 但这样一个完美的“碧水蓝天”设想在网络上刚一出现,就有网友断言:“不过又是另一个淮河治污工程而已。”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今年5月30日,新华社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国家为治理淮河污染用了10年时间,投入600多亿元的资金,但结果却令人吃惊,尤其今年8月初因为一场暴雨,引来了有史以来淮河最大的污染团,5亿多吨的高指标污水横扫淮河中下游,淮河治污“十年之丑”彻底暴露。 但很快,新华社的批评报道遭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阻击。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邹首民辩称600亿投入“纯属子虚乌有”。他认为,10年来,淮河流域累计投入治污资金约193亿元。 尽管对具体资金数目争论不休,但不容质疑的是,10年过去了,政府巨额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投入,带来的依然是一条污水泛滥的淮河。 面对尴尬的现状,有专家认为,我们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都需要深刻反思。过去的教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悲愤但鲜活的蓝本,以后怎样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舆论也注意到,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专项资金被用于治理污染上。记者获悉,除汉江治污项目外,中国还计划在未来15年内投入215亿元的资金,治理日趋严重的松花江水质污染。这又是一个更加庞大的项目。据统计,在“十五” 期间,全国环境保护投资共需700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940亿元,水污染治理投资2700亿元。 “问题是,这些资金能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产生预期的收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国家在环境保护项目上投入的资金并不少,但是这些资金利用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他给记者举例说,去年6月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指出,一些国债项目损失严重,效率低下,“其中9个省的37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达到58.41亿元,但由于前期准备不足等原因,16个已完工项目中,有7个达不到设计要求,普遍存在配套设施落后于主体工程建设的问题,造成设备闲置,项目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出来”。 淮河10年治污过程中,流域内也投入巨资建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但媒体披露的现状是,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处于闲置状态,形同虚设。 批评者认为,政府对于这种庞大的“一揽子”式项目投入应该反思和检讨。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当然更希望项目越大越好,这样他们可以调动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可以从庞大的“盘子”中获取更多的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 对相当多的地方政府来说,现实可见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依然远大于不可见的环境利益的诱惑,这直接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和对污染治理的态度消极。而更为严重的是,一部分人对专项资金的节流和非法挪用,极大的消解了治污工程的整体效益。 所以,这位专家说,对于越来越多的环保大项目,除了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体系外, 还必须修正地方政府的态度,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体系和项目效益评估体系,避免又成为攫财大亨眼中的大块“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