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全球财经观察》2004 > 正文
 

足球 以市场的名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5:44 《全球财经观察》

  

  (一)

  徐明10月17日提出的引起轩然大波的计划实质上就是英超联盟的中国版——英超“革命”的核心就是市场主体说话。这个主体不是足协或者足总

  两年前,平安把足球俱乐部转让给健力宝,是因为公司上市,需要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两年后,健力宝集团决定不玩足球,仍旧是因为足球俱乐部所需的巨大投入和所能获得的收益不成正比。

  据张海对记者说,2003年健力宝实际投入一亿元,所获收益只有可怜的2000万元。而几乎与健力宝退出的同时,10月19日, 76岁的美国富商马尔科姆格雷泽却将手里的曼联股份增持至28.11%。

  让健力宝退出的是他的账务,自从从平安接手之后,健力宝俱乐部已经负债6000万元,同样让马尔科姆格雷泽动心的也是账务,1991年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正式上市的曼联集团,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足球产业中最财大气粗的俱乐部之一。根据刚刚公布的2004(截止至7月31日)年度报告,集团的总收入达到1.69亿英镑,利润2975万英镑。

  同样是足球市场,收获截然不同。

  而对于中国足球更深刻的危机是无法进行下去的担忧。

  徐明,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净化足球赛场,作为一个有五年俱乐部经营经验、明里暗里操控三家俱乐部的实德系控制人,要的不仅仅是罢赛时提出的公平,他要的更是作为投资者的回报。

  据说张海在开股东大会时遭受小股东质疑:如何解释和解决健力宝集团在足球产业上的亏损?张海作为董事长兼总裁,他要对投资者负责,而不仅仅是球迷。

  徐明10月17日提出的引起轩然大波的计划实质上就是英超联盟的中国版——把联赛的财政从中国足协的支配之下独立出来,由俱乐部自己进行商务开发。

  而英超在1991年~1992年的“革命”,同样源于俱乐部对于英足总在电视传播权方面分配的不满。1991年7月17日各俱乐部自发签字生效了《英超联赛创立协议》,以至于1992年5月27日上赛季的英甲联赛球队宣告从英足总国家联赛系统中脱离,英超联赛正式宣告成立。根据这份协议,新成立的英超联赛在财政上从英格兰足总的体系中独立出来,有了独立进行商务开发、赞助谈判的权利,同时转播权也不再属于英足总,成为了可供英超联赛自己支配出售的权益之一。

  英超“革命”的核心就是市场主体说话。这个主体不是足协或者足总,而是置身于市场的俱乐部。

  一个畸形市场的终结

  肇端于1995年的中国职业足球,到今年正好是第十年。

  俱乐部还从来没有体会到作为一个公司的感觉。

  “中国足球界的‘国情’就是‘官商结合’。”中国政法大学政管学院副院长王一民说,“大连实德当初是怎么风光起来的呢?还不是当年大连市市长薄熙来一句话:‘实德是大连的一张名片’么?”

  在政绩的驱使下,各地政府像当时的薄熙来一样,把本地的足球俱乐部当作了“一张名片”。于是本省的企业就拿着这张名片去跟政府换取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等条件。

  国企也纷纷在地方政府的驱使下,介入其中,成为俱乐部的投资方。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电力集团注资鲁能、上海市政府出面改制申花、辽宁省政府阻止辽足搬迁北京……

  职业化开始,中国足球的最热衷者是政府和国企。

  对于球队的投入价码也被这股国企热浪抬高。《三联生活周刊》在国安罢赛风波之后做的一篇文章中称,10年中,中国足球产业资金投入的两次高峰分别发端于两家国有企业——公安部下属企业寰岛集团和中远集团。

  中国球员年薪过百万就肇始于前卫寰岛,后来中远集团把这一数字提升到了300万元。2001年接手屈身甲B联赛的上海浦东队后,全年投入超过1亿,创下甲B联赛投入纪录。2002年,上海中远仅在引进球员一项上就花了3500万元。但也有一些国企受不了这种巨大投入,在巨亏的游戏中适时退出了。到去年年底,红塔集团、红金龙集团、华晨集团、平安保险、全兴集团都已消失。

  据记者了解,在甲A后期,一支足球俱乐部的年支出一般在3000万元左右。进入中超联赛以后,一年的投入就在5000万元左右了。

  而俱乐部的收入,还大致就那么两块:一是由中国足协统一经营所得后平均分配给俱乐部的收益,包括出售联赛杯名冠名权、场地广告(40块中的24块)和电视转播权转让费等,每年大约450万元;二是俱乐部自主经营开发的收益,如球队和俱乐部的冠名权、门票收入、场地广告(40块中的另外16块)、球衣广告、卖给地方电视台的电视转播费、商标经营权以及少量社会赞助等。不过,各俱乐部间收入差别很大,大体在1000万至4000万元。一般来说,一个俱乐部一年挣到2000万元就属难能可贵。

  “各个俱乐部之间想要做到完全的利益公平是很难的。足协现在比较大的一块收入就是冠名权收入,国外的联赛最大的收入是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各个国家的联赛一般都是平分转播权。但是在中国实际上没有这个转播权的分配。那如何经营那些广告牌,是各个俱乐部自己做,还是组织一个公司来平分呢?这可能是他们将来要慢慢琢磨的问题。”《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一直关注中国足球产业的苗炜介绍说,事实上,在各个俱乐部之间每个老板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

  但冠名权的赞助商也在退出。作为这个市场中的一部分,赞助商在足协所主导的体制下,并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促进中国足球的改革。但它们能有怎样的影响呢?在球迷中有一个传说,对于国安罢赛的惩罚,足协之所以会反复再三,是因为足协受到了体总的影响。而体总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复,是因为中超赞助商西门子向体总提出了申诉,“如果少踢一场球,那么它的利益就受到了影响。”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央视将电视转播权的目标投向上海F1、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北京的NBA输出赛时,也拒绝了转播中超联赛。“中超转播权按商业运作,是一桩买卖,央视可以买,但要看值不值,要看‘中超’的广告吸附能力强不强,国家电视台也有保值增值的要求。”央视体育中心主任马国力说已对中国足球失去了兴趣。

  城市名片功能的丧失,转播权无力维持的局面,没有秩序的商业环境。众多的收入来源被拒之门外。据记者了解,中超到目前收到的赞助款项仅有区区90万美金。“革命者”早将矛头指向了要求足协公开财务上。

  回归市场本身的革命?

  徐明在这个时候以商人的身份登场。

  他要求的是作为一家公司所应该有的决策权、财富分配权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

  他相信这个市场还是有利可图,前提是中国足球的大联盟进入市场。

  “联赛的管理者应该早日由足协转变为俱乐部大联盟,或许崩盘会加快这一进度。导致崩盘的因素正急速增加,躲过了今天,不一定能躲过明天。球员的薪水越来越高,俱乐部的负担越来越重。企业越来越明白,足球闻着香吃着臭,急于脱手,当明白人越来越多时,企业与足球的关系就成了击鼓传花,消费者越来越少,广告商就越来越想撤出——凡此种种,一旦汇集就是崩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坚定地认为,不必惧怕崩盘,它不一定是坏事。足球应该被扔向市场,然后“怎么去改就是俱乐部自己的事情了”。

  现在的徐明正是这样一个制定规则的角色。

  如果职业联盟公司得以成立,拥有了很大的权力,被寡头控制的话,谁又来监督管理它呢?王一民提出了一种模式,他认为,俱乐部或者职业联盟应该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的形式上市。既然足球市场化,那么,就应该按照市场化的规则来运行,让市场去监督。

  “不用足协来管理。上了市,不怕你吹黑哨,打假球。足协的行为可以是理性的,有根据的。可是股市不是。”作为一个学者球迷,王一民兴奋地说,“不必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联赛中出现这样的行为,只要有流言,股民信心大跌,集体抛售。股票不就下来了吗?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够惩罚这种‘黑色’行为呢?”

  在目前的情形下,可能除了徐明他们自己,有一大批人并不认为他们提出的联盟结构是合理的。

  首先,就是足协是否参与的问题。最初徐明的13份文件中所构建的理想职业联盟的模式并没有提到足协,他所希望的就是完全抛开足协。

  然而,后来,与阎世铎的谈判中,徐明又提出过足协可以参股的说法。但足协如何参股?各家俱乐部是以资本加入的,足协的资本是什么?这本身就很难界定。职业联盟,一个试图进入市场的公司,是真正独立,还是确立一种属于自己的模式?

  其次,就是各俱乐部本身的股份构成。股份如何界定?按照资产多少还是按照一家一股?若按照资产多少,像实德这样的几家大俱乐部定然会掌握联盟的控制权,而小俱乐部的权益就可能得不到保护。若按照一家一股,大俱乐部肯定是不同意的。这损害到了他的利益。紧接而来的就是赞助商、电视转播等等牵涉到经营方式、分配模式的问题,这不是一两个月里与足协夺权成功就可以解决的。

  尽管如此,王一民与郑也夫等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职业联盟取代现在的足协是必然的,实德等俱乐部的问题虽很多,“但是,这却是中国足球商业化进程中所必然的阶段。”

  “过程中很有可能是要牺牲掉一批企业和企业家、一批球员、一批俱乐部、甚至官员……徐明他们这一代是不可能造就真正的中国足球商业文明了。他们只是一个半导体,真正成功的只能是他们的下一代。”王一民说。

  但一个规范化的市场,规范的管理方式,也会诞生出新的企业和企业家,也会让更多的球员俱乐部诞生并发展。

  不管结果会如何,正在出现的事实是,我们不仅生活在商业文明中,而且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商业文明中——NBA来了,网球来了,F1来了,西班牙斗牛也来中国凑热闹了。摩根大通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现在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市场总值约150亿元,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为2400亿元。这就是希望。引进海外一流的赛事,引进先进的体育产业管理方式,无疑将对中国刚刚萌芽的职业体育市场产生巨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

  而中国的一流体育产业经营公司无疑将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徐明新闻 全部足球革命新闻 全部中超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