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模式:可借鉴的与可吸取的(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17:07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其自身也在运动与变化中 2003年8月14日的美国东北部,包括毗邻的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断电事故。这事故的发生,与2000年加州电力危机有着相似的原因。即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发电与输电能力的不均衡,不只是加州的问题,也是全美国的问题。 自1990年以来,美国的电力需求量猛增了25%,年发电量增长7000亿度。独立发电商的加入,使发电量更为壮大。与此同时,每年的输电网络建设开支却减少了30%。固有电网的老化也很严重,数字化管理方面明显落后了。于是美国能源部前部长、现任新墨西哥州州长的比尔理查森对CNN记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却只有第三世界的电网”。 事实上,具体到加州而言,危机不只在于电网老化和独立发电商对天然气的抛售。在发电方面还另有原因。2002年加州天气炎热,电力供不应求,电价急剧上涨。发电商们看到这有利可图的机会了,但又认为如此炎热的天气并不是年年都有,所以观望着不敢投资电站。他们甚至说,即使想投资,银行仍不敢借贷给他们,因修建新电站的风险太大。输电企业理所当然地要抗争,要压低发电商的收益以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使发电厂投资回报没有保障,银行不敢为发电厂项目融资,因此不仅无人投资电网,也无人投资电源。 由于这些原因,加州电力系统自电力体制改革以来,10年没有建设新的发电站。在缺电和电价上涨的形势下,加州的电力投资并没有滚滚而来。 加州危机及美加停电事故显出了电价机制的缺陷。如何充分发挥电价杠杆作用,让发电、电网均有利润和发展空间,进一步配置电力资源,应是电力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 2003年11月初,国际能源署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30年内,全球政府和独立投资者须向电力产业投资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电力所需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惟达到上述规模,才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从而避免类似加州缺电及美加东部地区的停电。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特别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