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汽车业 > 正文
 

合资并非最好形式 一汽自主研发之路依然漫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12:26 《商务周刊》杂志

  一汽仍然需要跨越合资生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鸿沟

  □记者 王晓玲

  在多方压力下,中国汽车行业的长子一汽集团终于朝自主研发迈出了一步。9月15日,一汽与丰田在北京宣布,双方就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普及事宜达成一致,
并于北京钓鱼台举行了“一汽.丰田混合动力汽车PRIUS合作项目签字仪式”。

  PRIUS是全球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混合动力轿车,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该车,此前丰田从未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地方生产过该种车型。

  丰田强调,PRIUS在中国生产,将会得到中国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在汽车保有量大幅攀升的同时,国内对于即将到来的汽车时代的空气质量及燃料消耗的担忧与日俱增,今年6月出台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宣布支持下一代混合动力以及其他环保型汽车的开发,并计划到2010年,将国内生产的小汽车的燃料利用率在2003年水平上提高15%。

  据介绍,由于同时装有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系统,该车在节油和低排放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更重要的是,由于在传统动力技术上,中国已经落后几十年,中国的汽车产业和科技主管部门一直希望能够在新燃料技术上有所突破,电动车、混合动力车也因此被寄予了赶超的厚望。

  一汽前身是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拥有中国最著名的自主汽车品牌“红旗”,1990年代初与大众合资生产捷达和奥迪等大众系列的车型,2001年又与丰田公司成为合资伙伴,但其红旗轿车和自主研发能力近10年来一直没有技术和生产突破,与另外两家国有汽车大企业二汽、上汽一起遭受了激烈的批评,中国汽车市场也被认为已经被跨国汽车巨头所把持。

  就在丰田和一汽签订协议的前一天,另一个外国汽车巨头美国通用宣布,一两年内将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轿车。9月16日,上海大众党委书记何向东也告诉《商务周刊》,虽然没有像一汽、丰田那样大张旗鼓,但上海大众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发,相信未来并不会落后于对手。

  截至今年7月,丰田旗下混合动力汽车已在全球销售了超过25万辆。一汽总经理竺延风在签字仪式上称赞已经率先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竺延风表示,通过合作,有利于一汽学习和借鉴丰田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加快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强自己的技术力量。

  虽然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得以在中国生产,但对于一汽来说,学习技术之路依然漫长。此前的报导指出,对于混合动力技术的输出,日本政府有着严格的限制,而丰田也早已在筑起专利围墙。从1998年至今,丰田已在中国申请了5项相关专利,将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变速箱操作方法、变速控制方法等方方面面的技术,甚至包括混合动力车本身都申请了专利保护。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一汽仍然需要跨越合资生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鸿沟。在《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一文(见本刊今年3月20日第6期封面故事《造中国自己的汽车》)中,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教授曾经指出,合资并非是学习技术的最佳途径。“与其它产业相比,汽车技术连续性极强,因此技术更多的沉淀在研发企业中,而越是先进的技术,学习的难度越大。”路风对《商务周刊》说,“对于后来者,学习的最好方法仍然是自主研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一汽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