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出市场需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17:36 《数字财富》 | ||||||||
创造出市场需求 新的业务点是发现了,但要实现想法真正把业务做起来,还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
托管其实是件身处后台近乎默默无闻的工作,相对于回购业务来说,这即便能挣钱,也是挣的“辛苦钱”。更何况,当时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股票市场,“那涨涨跌跌多带劲呀!”因为做过法人股业务,当时中证交也有人对国债托管业务兴致不高。 不过,也有人不把问题看的这么简单,现任中债登副总经理的王平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现在热火朝天的是股市,但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有半壁江山没有开发、没有人做呢!债市今后有机会。” 从金融债入手 在10年前的1994年,中国对金融业的理解远不是现在这番情形,认识到债市重要性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王平之所以能有这种洞察力,得益于他的一段出国经历。 1987~1989年期间,王平曾经到德国的联邦银行进修一年半,这是当时号称全球最好的中央银行。他带了3个题目去学习:德国的支付系统建设,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实务和股票、债券业务。 这些题目令王平受益匪浅。其中,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国内当时还完全使用行政手段。虽然理论界已经有人提出来应该逐渐转向间接调控手段,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国外经验给了王平很大启发,他当时一对比就发现,央行货币市场的操作离不开债券市场,“没有一个好的债券市场存在,中央银行今后的改革没法推进。”有了这样的判断,他成为最积极推动债券托管业务的专家之一。 国债虽然是最终的目标,但数量大、地位重要,又有不少已经发行在外的。所以,政策性金融债成为了被NET选择的突破口。 1994年,国务院批设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3家机构刚成立时需要放款,但却手中空空,所以决定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一样,政策性金融债一上来也需要摊派,摊派的对象全是机构,以信用社为主,每家摊多少由人民银行定。 王平听说了此事,就立刻到人民银行的相关部门去游说。他建议道:“如果发实物券,看看国债出了多少问题!反正是面向机构,我给你记到账上,成本低,又可以防伪,还不用搬来搬去,安全可靠,何乐而不为呢?”时任人行计划资金司司长的尚福林和研究局局长的吴晓灵,十分敏锐地感觉到了此事的意义,不仅欣然接受,还给予了有力支持。现在想起来,如果不是当初的主动,金融债很难一起步就以簿记方式发行。可以说,这是创造出来的需求。 由于有前期做法人股托管的经验,债券的托管模式在NET很快就被设计出来了。还需要一个操作系统,于是做这个业务的几个人专门开发了一个新系统。“当时的系统,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王平说。那个系统就是一台安装了DOS操作系统的PC机,用长途电话拨号联网,一共才花了十多万元,平时还可以切换过去用来办公。所幸的是,系统在设计时请教过士达银行——即当前国际两大清算公司之一明讯银行的前身,虽然简单,但具有交易过户的功能。 一个有意思的题外话是,1995年,当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沈联涛来北京,见到了这套系统,说“怎么跟我们的一摸一样,也是DOS,也是PC机。”而香港,当时已经是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了。 就在这套系统上,NET在1994年托管了605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债。虽然现在看来,效率、容量、功能都差得远,但在当时的确满足了需要,也给金融市场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债券的统一托管业务,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起步了。尽管几乎不为人所知,却也有有识之士当时就感觉到了,此事的意义不一般。人行计划资金司的一位处长在1995年底时说,这一年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推动了这个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