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另一部分人什么时候富起来?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另一部分人什么时候富起来?
2018年07月18日 10:38 观察者网

  陈宗胜:另一部分人什么时候富起来?

  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院长陈宗胜

  6月30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由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与经验》出版座谈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行,主题为“另一部分人什么时候富起来?”。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和格致出版社联合主办,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院长陈宗胜主讲,他同时也是这本书的作者。本文为陈宗胜教授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在本次出版的这本书中,实际上要讲这么几个事:怎么讲好中国40年的故事;纵向看收入差别现在究竟是个什么趋势;横向看现在收入分配格局是不是到了橄榄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什么,指导原则、核心任务是什么,闹清楚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就能够讲好它。

  成功者才能讲故事。西方讲海盗故事,讲了殖民地的故事,讲了工业化的故事,讲了多少年。那我们现在有资格吗?我们不跟别人比,跟发达国家比我们还有距离,中印之间大家公认为最有可比性。我们有资格讲这个故事,所以我们应当有这个自信。

  中国故事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有很多种理解,在座的专家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理解。我认为分配体制和激励制度的改革是40年体制改革的首要和根本,正是分配体制和激励制度的改革激励中国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所以说,中国故事的实质是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也就是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中国故事的导演者。社会主义的本质恰恰也是要发展生产力,要共同富裕,所以这是中国故事的本质。

  中国故事的指导是什么?简单说就是适时、适当、适度地调整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这在党的文件当中体现得比较充分。80年代基本上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时候就开始把公平、效率似乎有点平等对待的意思。2007年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分配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十八大到十九大,可以说逐渐把公平更加强调了,我们不好明确说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但是从结果上看事实上是这样。从2012年开始,2012年之前都是10%,接近10%的速度,2012年以后破8、破7,效率逐渐降为第二位,这个时候主张公平的策略、战略、政策当然是占了上位。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所以指导思想就是适时、适度地调整效率、公平的关系。

  那么核心任务是什么?40年来在分配领域的核心任务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不断的中国化、本地化、具体化。按马克思的理论,社会主义是应该按劳分配,但是按劳分配没有成功的经验,在我们之前只有前苏东失败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怎么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市场经济当中实践,就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每一个石头的标志还是比较明确。改革之初主要是恢复和贯彻按劳分配,克服平均主义。第二个阶段是强调劳动内涵的扩展和支持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到1987年十三大就提出这一点,那时候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劳动只局限于劳动时间8小时和计工分不行了,对其进行了扩展,像家庭劳动、精英劳动、有效益的劳动、有效益的劳动加上价格、科技研究的劳动、管理的劳动等等,很多劳动以及跟劳动挂钩(的活动)都放在了按劳分配这个“劳”里面。同时这时开始承认非劳动收入。

 图/中华网 图/中华网

  第三阶段主要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并且承认多种分配方式。

  第四阶段强调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体制,这就是1997年的十五大。在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了混合经济的概念,也首次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概念,而且是非常明确地提出来。

  第五阶段是延续以上分配的表述,逐步明确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职能分工,前面说的就不重复了,有分工又有结合。

  第六阶段是十八大到现在,肯定按劳分配为主,在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基础上,强调理顺分配秩序,补齐各种短板,并且将分配不均与发展不平衡相结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再分配的手段要完善,特别是不仅仅把形式上表现的不平衡看成是分配问题,它背后实际上是发展问题。如城乡不平等、区域不平等,只从再分配的角度来说,初次分配再分配都不能解决。所以这时候提出来要把分配不均和发展不平衡相结合,这就是十九大提出来的。

  总之,回顾我国分配体制及相关体制的改革过程,摸索的“石头”路标是比较清楚的,这个过程总的来说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逐步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当中具体化,这个是过去没有的,其他国家也没有。经过慎重和大胆的摸索,现在我们看到,与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相适应的分配体制,应该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是初次再次分配的相互补充,也是分配和发展、改革的相互配合和结合。大概是这个意思。

  改革至今大概是这样的情况。摸石头摸到现在,是不是成功了呢?结合前面所述,第一,我们有资格说发展结果成功了。第二,从收入差别上看,中国居民收入差别纵向轨迹表明,总体差别已经越过拐点而下降,但差别程度仍较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成功的。但是它也有问题,现在仍然比较高。

  这个图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很明显,最高点大概是在2008、2010年前后,每个侧面不同的,总体上是这样的情况,右边的这个小图的圆点表示各个侧面的拐点,总趋势是很清楚,都下降了,都越过拐点了,越过拐点就是成功之处。

  那么收入差距全面下降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因素是制度因素,中国还是得跟中国的社会制度相联系,公有资本积累效应,公有资本的均等效应,随着全部资源性资本、全部公共资本和近一半的经营资本的均等化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显现出来。

  此外是劳动差别,我们是按劳分配为主,劳动差别由于教育的普及、科技的普及,也开始过了拐点。

  第三是贫困化、贫困程度、贫困率的下降、减少等等。

  第四是二元户籍人口导致的农村劳动的非农化,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城镇化导致劳动收入比例上升。

  第五是二元经济背景下与两种公有制相联系的背景下的城乡差别下降。

  第二个因素是增长和发展因素,即增长与发展带来的经济总量扩大带来的就业机会、加班机会、兼业机会,以及分工深化、科技进步、效率提高带来的收入增加等等。

  第三是政策因素,如反腐、打击非法收入、规范收入、灰色收入、小金库的减少等等,以及限制市场的推高收入。像有些国有企业的经理拿到七八百万,不是非法的,但都是市场推高的。总体上看应当说公有经济收入分配的倒U曲线理论得到了证明。

  收入差别下降是否越过了最高点呢?我认为是越过了最高点。(判断是否)持续,要看什么?看主要变量是不是下降的,看偶然有波动,是否超过了最高点。要看主要测度指标是不是下降的,看收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否同步,看涓滴效应等等是不是足够大等等。从这几方面来看是持续下降的。

  从收入差别的横切面看,就是收入差别的格局看,现在为什么收入差别还是大?因为横切面看,我们现在从金字塔形并没有直接过渡到橄榄形,而是过渡到了一个葫芦形。

  大家都认为金字塔不理想,橄榄形才理想,这是公认的。党在各种大会上也确实把扩大中等收入作为目标,但是现实当中我们是什么样的?这很重要。

  从1985、1980、1990、1995年的图形来看,1995年是类似飞碟一样的形状,然后随着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增长出现金字塔形。金字塔形的塔尖在上升,越拉越长,恰恰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差别的上升,它主要导致众数组的变化。众数组在80年代、90年代初使总体人口都落在横轴上。然后飞碟形变为金字塔形,金字塔形就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导致的。

  然后问题是可能出现葫芦形。从2010年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考察了不同水平下的各省市的情况,2010年相当于中低收入阶段的省份已经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大致金字塔形。中上收入的省份就开始出现葫芦形。辽宁是最典型的,北京、上海不一样,上海更像个葫芦形,北京有点儿中间鼓了,为什么?主要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导致。2011-2015年,全国有关省份的也列出来了,也是这个形状,可以说正是一个葫芦形。

  葫芦形的分配是由于二元结构,是由于葫芦形的底座就是农民,主要是农民,农村居民,上面的那块是城市居民。所以这样一来主要是二元结构、城乡差别过大导致的。进一步分解,在大概2015年,低收入阶层是47%,中等收入阶层是36%到40%,高收入阶层17%,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现状。所以距离橄榄形还是比较远的,中国收入差别总体上为什么很大,而且下降很慢,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我们现在是中等以上的国家了,各国的教训、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状态)不可能总是持续的,成功的国家都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结构转化完成了,收入分配的格局也从金字塔形转化为橄榄形的了,一些高收入国家也是这样,成功的国家都是这样。不成功的国家恰巧是没有完成经济转换,也没有完成收入分配格局的转换,像拉美国家。亚洲国家成功的,像是日本和韩国,他们就完成了这个转变。

  总体上看,中国的葫芦形是要经受考验的,它会导致供需不平衡,也就是说需求跟过去的一体化的金字塔形不一样,空出了两大块,这就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现在我们正在提倡供给侧改革。

  第二是可能导致需求不足,因为葫芦形恰恰是对橄榄形的否定,现在需要扩大中等收入,葫芦形导致的就是不足,所以它会抑制内需的发展,乃至抑制经济发展。并且,葫芦形可能导致民粹主义、不稳定等等,也就是说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风险。怎么办?推进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改进葫芦形格局、缩小城乡差别,并且总体差别,跨越中等陷阱,实现中华复兴。

  结论就是这样,四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分配制度和激励体制的改革是最为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完成了按劳分配制度的中国化、本土化。所以证明先富后富理论是正确的。

  第二,四十年的改革是成功的,我们现在收入差别开始下降。

  第三,现在下降的幅度比较小,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横向看格局还是葫芦形的。

  第四,葫芦形相对金字塔形是个很大的进步,它是经济发展当中实现的,本身是一个进步,但距离橄榄形又很远。如果不改变它有可能使中国经济陷在陷阱里面,但是我们就需要改进它。所以葫芦形、橄榄形的差距看,根源在于发展差距,不均衡,所以不能简单的用再分配这些手段,还要从侧重、从发展的角度来消除,消除了葫芦形也就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二者是同一个过程。

  现在在经济发展过程,当然也需要加强分配、再分配政策,就不细说了。但是当前我认为,针对我们这个情况,更重要的是注重发展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等等。具体的内容我就不说了,把城镇一体化及其有关政策、振兴农村的这些大的战略实现,才能真正完成我们的目标,实现我们的中华民族复兴,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