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的疯狂体现了什么心态?

  根据央行网站9月4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央行认定ICO融资“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并宣布即日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加强代币融资交易平台的管理、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的业务。半年之内被炒得火热的ICO,终于走到了尽头。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ICO依旧是个陌生的概念。其实说白了,就是某些机构利用比特币或者其他的虚拟货币进行融资,投资者必须买入虚拟货币才能得到赚钱的机会。这么做避开了金融监管,搞起了另类小股市。由于募集资金的项目虚虚实实,有的“甚至连白皮书都没有”,路演宣传又多谈收益、不谈项目,具有很强的煽动性。所以一些媒体认为,它和传销非常相似。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场具有双重风险的赌局。

  现在大局已定,七部门的联合公告,基本宣布了ICO从金融市场出局。其实,关于ICO所带来的风险,近日媒体已经多有分析。它不仅给中小投资者带来伤害,同时也会扰乱金融秩序,甚至会连带扰乱社会秩序。在这个时刻叫停几近疯狂的ICO,避免带来更大的危险,无疑是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当大局已定的时候,应该问一问,就是这样一个用真实货币去换取虚拟货币,再去投资一些“莫须有”项目的融资手段,为什么会获得那么多人的追捧?为什么会在短期内火爆得一塌糊涂,几天甚至十几个小时,就能募集数千万乃至上亿的资金呢?这又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心态?

  这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本市场的运作。借助资本的力量,高科技、新产品以及青年创业项目,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资本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然而,其中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制造“暴富神话”。确实有人通过努力,在资本的游戏中赢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需要更多的智慧、更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以及更多的运气。大多数人,实际上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但他们被“暴富神话”所刺激,虽然后知后觉但却毫不手软,不假思索地进行投入,成为庄家的“韭菜”,任人收割而不自知。本质上来说,这就是过分夸大资本的力量,放弃耕耘而去豪赌收获,从而给更大的投机者和骗子以机会。

  资本的浮躁、人的内心的浮躁以及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改变人生的、不切实际的欲望,造就了ICO突然火爆、几近失控的社会基础。不仅ICO如此,回顾一下,近年来的炒房团、炒黄金乃至影视文化产业投资,甚至炒作大蒜生姜等农产品,莫不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事实证明,一些资本的过度炒作,不仅没有造就行业的繁荣,反而造成行业的退化,甚至会造成某个领域的短命,ICO就是这样。这已经足以让人警醒。要获取财富,使用资本手段无可厚非,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创造、靠努力,而不是靠投机取巧。这一点,在什么时代都不会改变,并且应该被创业者、投资者以及跟风的“韭菜”们铭记。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