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14:28 新华网

  连平:上半年经济整体平稳 多积极因素浮现利好下半年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 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这样的数据与我们的预期基本一致,至于核算改革的影响应该说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总的来说,上半年整体经济平稳,但隐忧仍存。”连平表示,“从消费数据来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为主的重大转型。”

  在为消费数据感到欣喜的同时,还应看到的是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6月份增长2.8%,比1-5月份回落了1.1个百分点。“这主要与当前投资信心不足,经济结构调整有关。此外,民间投资本身就有着顺应经济周期且反应相对滞后的特征,因此这也使其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中,下滑较为凸显。”连平表示。

  当谈及未来经济走势时,连平认为,最近出现的一些因素对下半年经济运行将有积极影响,下半年经济走稳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一方面,近来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人民币的贬值对于出口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能够减轻一些压力。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0个省级政府和4个计划单列市政府发债,发行规模达到35755亿元,接近2015年全年3.8万亿元的发行水平。这意味着着地方政府还本压力明显减轻,区域经济能够更好发展。

  “这一系列积极因素,都将给下半年经济带来利好。”连平表示。

  此外,连平还谈到了当前备受关注的“英国脱欧”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他认为,英国脱欧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具体是什么现在还不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确定性将增加。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