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6日10:19 金羊网-新快报

  纳入信用体系能否遏制的士挑客拒载?

  耀琪

  据报道,关于如何整治拒载议价乱象,一直是广州出租车行业的热点话题。有关部门表示,广州少数出租车司机出现拒载、议价、拼客等失信行为,处罚不仅仅是罚款这么简单,未来适时将司机信誉档案信息录入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将来,个人信用将可能影响到司机购房、买车、贷款、小孩入学及积分入户等方方面面。

  广州出租车市场出现的拒载和议价情况依然比较普遍。尤其是在重点时期和时段,比如广交会、节假日,在重点地区比如火车站、汽车站、大医院、步行街、大景区,的士“拣客”情况还是很常见的。空车被乘客拦下后,部分司机常常问“去哪里”,这种情形已经不限于下午交接班时。有司机路边停着空车,等乘客上前要车时,路近的也不去,宁愿继续等“有油水”的客。还有开车打着空车牌,车上有乘客,却还停下车招客拼车的情况。相比之下,网约车能做到动态定位、供需匹配和弹性定价,反而少了这些传统的纠纷。

  在专车已经兴起的当下,部分的士司机公开拒载和议价,确实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根据《广州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拒载需被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议价会被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在实际情况中,各个出租车公司的实力和管理水平不同,对司机的处罚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大公司确实雷厉风行会对司机罚款500元,但有的小公司可能也就对司机罚停开车两小时作罢。

  部分出租车司机变得不受约束和骄纵,折射出在多元竞争下,出租车公司为了维系车队稳定,也出现某种程度的妥协和让步。但监管的放松,必然会纵容了司机的违规行为。如果公司和司机不自律,单是依靠交通部门打击不法行为,也是力不从心的。如今监管部门提出适时将司机失信信息录入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可见行政处罚手段有点力不从心,只能通过外延手段加以遏制。

  然而将拒载和信用系统挂钩,这样的做法已经超越了驾驶行为本身。由于涉及到公民权利,这就要求有绝对信服和权威的证据,才能把司机的违规行为“钉死”。相比于现在的乘客一投诉就受理的效率,入信用档必然复杂得多。比如违规的程度和频率多少,才能被“钉死”,这会出现漫长的纠结和衡量。最后,即使有个别恶劣的司机真的进了信用体系“黑名单”,在信息未必完全共享的时候,又或者相关机构并不把拒载行为看得很严重的时候,司机又会多大程度惧怕呢?

  说到底,司机拣客、议价和拒载,始终是出租车供不应求的产物。尤其是在某些管理严格的区域如火车站机场之类,散兵游勇的网约车没可能和的士一起公开排队。这就会加大正规的士的稀缺程度,刺激司机只挑“值得搭”的长途客人。传统司机也有减少空载率和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如果监管部门无视的士司机的这种市场动机,管理就会成本剧增,且收效甚微。

  建议在奖惩制度上,认真全盘借鉴网络平台控制约租车的做法。要知道网络平台通过经济杠杆,对老百姓开约租车尚且能监管到位。如果有关部门真的愿意革新管理思维,那么对有公司建制背景的出租车司机进行管理,应该会更加有效的。公众希望看到的,也是这种与互联网俱进的做法,而不是仅仅用外在的信用体系来做文章。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