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0日11:4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推出2016年两会报道特别策划:《两会专家谈》。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等几十位学者发文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发声国企改革、互联网金融等改革议题。

  锁凌燕

  健康问题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从来都是社会热点话题。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这一目标显然不仅意味着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而更是要围绕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健康管理,协同推进预防和治疗,促进“大健康”。

  总体来看,我国“大健康”市场上有三大基本供给群体,一类以提供健康风险保障为主,一类以提供药品、医疗器械及周边保健产品为主,另一类以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为主。从传统来看,这三类群体主要分别对应于保险机构、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健康理念的变化,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潮流中,“大健康”生态圈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健康关联产业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出现了很多围绕新技术、新业态的探索例如,已经有很多新兴机构在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准确地获取大量用户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及心率、血压、血糖、呼吸、体温等监控数据,并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将这些数据信息传输到第三方数据服务器或云端,进行专业化分析处理。一些产品会将监测到的使用者行为及健康指标的动态变化,翻译成健康风险变化信号并及时发出健康管理提醒,包括生理危险信号预警提醒,不仅方便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而且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出具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个案健康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监测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专业分析机构进行解读,实现远程医疗。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出现,可以为健康服务的供求双方提供更充分的信息,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从而大大改进健康风险管理的技术条件;也正因为此,保险公司创新发展也面临新的变化。

  首先,生产要素体系发生改变。保险业本身就是数据密集型行业,除了一般产业发展所需的人、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要素之外,一直对数据有天然的渴求。经验数据缺乏一直是困扰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的老问题。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保险企业有望获得数量爆发增长的数据信息,海量、实时、多样的大数据会越来越成为商业保险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何有效管理、真正盘活这些海量的数据资产,使其能够广泛深化运用并能为企业经营和健康风险管理所用,将是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发展的核心议题。

  其次,商业模式面临冲击。在“互联网+”时代,意味着获取并深度挖掘信息的能力大幅提高,保险业的数据基础会被大大扩充。保险业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等成本有效的创新技术进行全量数据分析,从而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刻画个体风险、更及时地评估风险并为之定价,可以更有效地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威胁,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当然,保险业还可以利用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信息及基于互联网获取的行为信息等数据,改进理赔,提高理赔时效性,并防范欺诈性索赔。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保险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客户实现线上互动,更全面地掌握客户健康风险新消息,主动进行针对性的风险提醒、产品推介和个性化服务,引导并满足客户变化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可以突破现有的以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体检、专家健康讲座、生活方式指导、预约挂号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危险因素识别和疾病预测、行为纠正、疾病管理等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为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再次,原有产业生态体系被撼动。伴随新兴技术日益发展成熟,科技公司作为关键技术提供商会快速进入保险生态体系。这些科技公司大都带有互联网基因,强调智能、极速、互联、创新,它们可以及时准确地捕捉消费者的需求及风险水平,在数据驱动下设计定制化的、满足个体消费者偏好的产品/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特别是草根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构造起包括数据采集、建模分析、效果评估到反馈修正各个环节在内的完整“数据闭环”。新兴主体的崛起,势必会带来新的数据资源分布态势和新的业态,保险公司面临更多的跨界竞争者和搅局者。如果险企不能同步创新发展,发展潜力就会大大受限,甚至可能被“边缘化”,被由健康管理企业提供的预付费“会员制”计划或类似方案所取代。

  可以说,险企要在“互联网+”这个风口占位并乘势“飞”起来,更好地为健康中国战略服务,着眼点更应该放在提升创新能力上,要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转向用户思维,如何更好地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消费者价值;要更深入地思考如何以保险产品功能为基础吸引互联网伙伴,通过“融合”、“跨界”创造企业价值。未来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发展,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战略重点。

  第一,夯实发展基础。一是软硬件基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处理大数据,传统数据分析软硬件平台可能力有未逮,是否向平台分布式数据平台迁移、如何迁移,需要提前规划。二是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基础。有效使用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底线和前提,保险企业要夯实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基础,不断加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建设和运维安全工作,严控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严格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三是人才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迫切需要既懂保险产品,又懂数据分析,既理解市场,又擅长保险医学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周期长,需要积极探索、提前储备。

  第二,转变经营模式。利用好新兴技术,强化专业化经营,是健康保险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势必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探索发展过程。健康保险公司应不断强化专业能力,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健康生态圈的特点与健康保险经营规律、盈利模式和风险管控机制,强化个性定价能力,积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选择。

  第三,构建良好生态。生态环境是整个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行业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机制,不仅要鼓励内部创新,还要积极关注外部创新,协调健康风险管理价值链上各类企业间的关系。健康保险一方面要考虑提升自身健康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与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和设备生产商等实现各方信息共享、利益共生、激励相容,积极探索创新的谈判机制和多种有效的付费方式,处理好各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与方式;当然,各方的股权渗透和资本融合也是值得探索的途径,如能通过投资设立、兼并收购、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涉足健康管理机构,加强健康风险管控,可能会更有效地促进各方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