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每一次灾难都以历史进步为补偿

2013年04月22日 00:59  国际金融报 微博

  “如果说,和灾难面对面拼打的时刻,人心内在的品行光芒会集中爆发;那么,每一次灾难更长远的价值,总会‘倒逼’出程度不同的时代反思,推动着人性、传统习俗乃至经济文化制度的进步。”

  4月20日8时02分,古城芦山遭遇7级地震。距离汶川大地震5周年尚不足一月的时刻,强震再次撕裂中国的伤口:截至4月21日18时,共有208人死亡失踪、11826人受伤,像历次地震一样,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灾情深重让中国人所有目光都朝向雅安芦山。地震爆发后,子弟兵、医生、新闻记者、民企救援队纷纷奔赴灾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把援助的手伸向等待救援的被困者。志愿者在残垣断壁的“现场”守望相扶,并肩战斗。

  灾难压不垮伟大的人民。从汶川到玉树再到雅安,灾难会给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会给民众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灵创伤,但是也让人们空前凝聚,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爱心爆发,敢于付出和担当。

  人类所处村落,从来不缺灾难。中华民族就是从灾难中踏出了生路。废墟是昨日的坟墓,也是明日的家园;灾难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新生的起点。因此,可以说,每一次灾难,都是对族群的训教,留下敬畏和珍惜的无言劝诫,让人们互相关爱,共赴时艰。

  如果说,和灾难面对面拼打的时刻,人心内在的品行光芒会集中爆发;那么,每一次灾难更长远的价值,总会“倒逼”出程度不同的时代反思,推动着人性、传统习俗乃至经济文化制度的进步。这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无数次周旋中迸发了智慧和力量:滔天洪魔逼着大禹放弃父辈的“堵治”从而悟出“疏导”的价值,之后才出现长时间的天下“水安”;甘南陇西大震之后,张衡发明地动仪,给后世留下预震基础知识。

  每一次灾难无不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而进步的推动力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反省。“有悔,征吉。”身处顺境,需要居安思危;身处困境,更要“三省吾身”,反思失误的原因等。惟其如此,才能总结规律,依从“天道”,克服缺乏顺应、反思,寻找长期生息繁衍的制度设计和行为规范。

  增加一点敬畏和记性是灾难留给人类的“正资产”。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中,不仅要让被撕裂的伤口痊愈,而且要让康复后的躯体更加强健,同时拥有对灾难的免疫力。“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唐代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中的这句话,对多难兴邦作出了令人警醒的阐释。

  必须指出,灾难对历史进步的促进是有条件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兴邦还是衰邦,取决一个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坚强,取决于她在灾难面前显示的智慧,取决于她在逆境中迸发的力量。多难兴邦,给了我们饱含忧患的意识、悲壮奋进的力量;多难兴邦,也给了我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聪慧睿智的思想。

  地震作为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尽管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制止,但却可以提前预防、侦测,提醒民众及时做好防震准备,减少人员财产伤亡损失。但就眼下看,在突发地震面前,相关的预防措施几乎没有起到作用,事发前应有的征兆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面对新的挑战,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通力协作、各尽所能的制度安排是亟待面对的一个时代命题。

  祈福雅安,最重要的是要反思教训,还是现实之需。因此,在设计中国未来道路时,都需要把防灾减灾上升到国家战略,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历史灾难化作中华民族继续前行的“帆和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
  • 体育英超切尔西遭秒杀2-2利物浦 曼城1-3热刺
  • 娱乐曾志伟台湾开寿宴前妻大方现身
  • 财经雅安地震直接损失百亿级 企业捐赠一览
  • 科技社交媒体成四川7级大地震网络生命线
  • 博客韩寒:救灾志愿者也需要反思 地震专题
  • 读书历史的荒谬:历代皇家贵妇裙下的面首们
  • 教育今年北京高考降低难度为学生减轻负担
  • 育儿5岁男童遭女幼师掌掴全身多处挫伤(图)
  • 叶檀:雅安地震摧不垮市场信心
  • 冉学东:房地产调控的几个制度死结
  • 黄永耀:中国红十字会的困局与悲哀
  • 沈建光:中国应建发展财政部
  • 连清川:收费凤凰不如鸡
  • 何亚福:人是最可宝贵的吗
  • 辜胜阻:当前经济有六大潜在风险
  • 张化桥:企业分红的坏处
  • 李罗力:国五条错在哪里
  • 谢百三:美国人打仗的第二天买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