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陈红天:一线城市房价无泡沫

2013年03月04日 03:45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郭丽琴

  历经多年的调控,房价却越调越高。3月1日,“新国五条”细则落地,其中二手房交易中个税按个人转让所得的20%征收,引起社会热议。房地产调控已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

  记者近日走访政协会议农经组,决策层及来自地产业的政协委员和列席代表均表示,“新国五条”细则的实施须谨慎,还有改进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就对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表示,中国城镇化发展不是搞房地产,城镇化一定要与农业现代化结合。相信政府的政策初衷是为了调控房价。

  房价泡沫争议

  一线城市房价到底高不高,房价增长多少才是合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副总裁、中国海外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孔庆平认为,房价控制在5%~8%的增幅,就是比较理性的状态。他认为,由于很多土地都在升值,长远看,土地稀缺性资源的性质不会变,但近期会比较平稳。他亦认为,政府不会变相放松调控。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祥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天则认为,内地一线城市房价没有泡沫。

  “碰一下就破的就是泡沫,硬的没泡沫,打都打不烂的不叫泡沫,过去五六年各种手段都没有把房地产压下去,这就没有泡沫了。”

  他计算说,土地成本5000元钱的楼面地价,建筑成本3000元的费用,再加上2000元的管理费和3000元的税费,总成本共计1.3万元,如果这个房子卖1.4万就没有泡沫。

  海外列席代表、中国侨联海外委员、美国李氏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李纲则对本报说,北京的房价太高了。

  李纲于1986年到美国发展,目前主营房地产投资工作。“在洛杉矶地区,房价大概30万美元,大学刚毕业,平均年收入为2万美元,如果首付10%,还贷30年。基本上一毕业就可以买房。”

  在国内高房价及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推动下,目前华人购房者已经超过加拿大人,成为洛杉矶地区排名第一的人群。

  究其源头,李纲认为在于国内投资渠道过于狭窄,除了买房买黄金,没有更好的办法投资。很多人买了房子只是为了炒作,中央出台政策的初衷,也是为了遏制炒作,意图是正确的。

  细则仍有改进空间

  对于刚出台的“新国五条”细则,受访委员们一致认为,应该肯定其初衷,谨慎操作,并期待其进一步细则,考虑改进空间。

  房地产市场相对成熟的美国,其经验也可作为参照。

  李纲介绍,美国的收税方式是,若是夫妻俩的自住房,每人免税50万美元,即如果卖房金额在100万美元以内,不用额外征税。

  李纲说,美国60%~70%的人是租房住,因此与中国要抑制房价的目的不同,美国的政策制定是要让低收入者能租得起,而非买得起房。

  “虽然收入不及美国,但北京的租金已经要超过美国了。高中档各类租金价格在月均收入的1/3以内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区间。”李纲说,如果租房价格占工资收入30%以内,而且房价上涨与工资上涨成正比,大部分人就不去买房了。

  对于政府正在探索推广的房产税,李纲介绍,美国房产税是每年交购买原始成交价的1.25%,一直交到卖出该套房为止。如果保有一套房,不需要额外交税,并拥有永远产权。

  “比如20年前,我在洛杉矶地区买一套房仅要几千美元,现在虽然已经涨到了100万美元,我们依然按照买房时价格的1.25%征税。而且政府规定,这种比例每年调整,不得超过2%。”

  李纲认为,“新国五条”细则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政府不能光考虑控制房价,也要将社会未来有序发展纳入考虑范围。对于居民自住的房子,应该给予一定免税。

  对于保障房政策的落实,各路人士认为,最重要的突破点,在政策落实即信息透明。

  李纲说,在保障性住房领域,如果美国65岁以上的人房租超过收入的20%,就有资格申请房屋补助,政府所提供的房子,只占你工资的30%,比如你月收入1000美元,仅交300美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超级杯-舜天2-1恒大夺历史首冠 视频
  • 娱乐苏越诈骗案再起波澜:检方提起抗诉
  • 财经宗庆后:建议向每户市民提供一套经适房
  • 科技苏宁张近东谈电商弊端:VIE现扭曲效应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钩沉:张春桥为何抵制毛泽东给贺龙平反
  • 教育艺考玄机:台上会抢戏 台下懂做人(组图)
  • 育儿留守儿童偷钱被外婆绑柱子上身亡(图)
  •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供应
  • 陈虎:二手房征税20%可能是对的
  • 郭世邦:电商信贷还是银行传统信贷翻版
  • 郭士英:城市化的路径依赖与主要问题
  • 聂庆平:转融券试点启动对市场意味什么
  • 王东京:谁在妨碍扩大消费
  • 黄鸣:品牌老三度过时了
  • 于晓华:国五条只能刺激房价继续上涨
  • 姚树洁:香港为啥限购奶粉
  • 管清友: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及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