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可乐悬疑不可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 07:52  北京晨报
  含消毒液无消毒液   含消毒液无消毒液

  据媒体报道,对于员工爆料称“9批次12万箱可口可乐含消毒水余氯”事件,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相关负责人和可口可乐中国均向记者明确否认,并称对于“员工爆料”,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山西省质监局则公布对相关产品再次进行抽检,昨日凌晨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亚氯酸盐、氯酸盐均未检出,专家组认为,该9批次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据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透露,尽管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一直强调对2月4日至8日所有批次均进行了抽样,可是记者在通报中并未发现2月4日批次的产品,检测所列都是5日到8日的所谓9个批次。山西省食品安全监督检验院的梁宝爱女士在现场解释说,因为质监的稽查人员没有从市场上买到2月4日的产品。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现场梁宝爱出具的检验数据单上显示,醒目(苹果汽水)20120206、20120208两个批次游离余氯实际检测值是0.02mg/L,芬达(橙味汽水)的游离余氯实际检测值是0.04mg/L,远远高于限量值0.005mg/L的国家标准。

  三言两语

  天呐天呐!是要怎样啊,人类早晚毁在自己手里。右宝

  话说我们的监管部门,你们在忙什么?我们中国人还能吃什么?!我们还能给后代剩下什么!

  沅天卿

  山西12万箱可口可乐被指“含氯”,可口可乐否认“山西厂可乐含氯”……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李托

  死了都要喝,喝出精彩,喝得死去活来,为国人喝彩!汪崖

  大家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

  朱生

  达尔文大叔儿要知道人类已经进化到这么坚强的程度,他老人家还不兴奋得跳起来?!

  莫西伦

  我国早已取消免检制度,但可口可乐在山西竟是免检产品。

  刘方

  评判

  既不“可口”

  亦不“可乐”

  事怕“偶然”。如果不是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偶然改造管道,不会出现消毒用含氯水;如果不是员工偶然失误,含氯水不会混入饮料中;如果不是企业内部人士偶然爆料,含氯水饮料不会被市场知晓,老百姓说不定还以为这是新开发的口味;如果不是食品饮料检测内容“偶然”地不含有余氯检测,说不定在质量检测中可以早一点发现,防止含氯饮料流向市场。

  但所有的偶然都没有阻止“含氯门”的必然发生。一切都像极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电视剧,明明是虚构的情节,偏偏可以对号入座。隔壁的张三,楼上的李四,都在按着老套的剧本行进着剧情食品安全事故的剧本,一直惯守着这样的手法:企业声明含混不清,吞吞吐吐;监管部门欲说还羞,倚门回首;检测标准不是打“太极”,就是玩“迷踪”……这样的一桶可口可乐,不但味道不“可口”,整个事件的发展也极不“可乐”,在民意哓哓中发酵成了一团迷思。

  可口可乐山西公司面对疯传的“含氯门”,称所谓“公司内部信息”经查并不符合事实,并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然而,该声明并未指明“误传”了哪些具体内容。对此前是否发生了生产事故,公司是否生产了存疑产品,这些饮料目前有没有流入市场等关键问题,声明中都避而不谈。尤其难以解释清楚,该公司为什么先是对9批存疑产品进行封存,继而却陆续解除封存发往市场。

  质监部门的自相矛盾,更是给这一事件增加了一丝迷雾。老生常谈的“标准”问题,也不甘寂寞粉墨登场。重重迷雾中,消费者到底该信谁?还是再回到偶然与必然的探讨上吧虽然不想,但事实上民众早已被食品安全事故逼成了哲学家普及一下安全监管的辩证法:哪只蝴蝶扇的翅膀能引起飓风是偶然的,但飓风既然已经狂飙,那必然有一个起因。为了不让那只蝴蝶翅膀扇动起来,食品安全监管应该再加以百倍的努力。

  张瑞东

  质疑

  连夜认定无害

  并不值得称赞

  可口可乐被曝含消毒液,这是又一起令人惊悚的事件,现在结果出来了,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然而,这却不是一颗“定心丸”,相反却存着过多的疑虑。

  应该说,这边刚曝光,那边马上组织应急检验,并且立马公布结果,速度如此神速,值得肯定。这要比我们见到的一贯的拖泥带水作风要进步得多,可正因为一向“慢腾腾”,现在猛一见到“特快”,还是要心存疑惑。据了解,2月3日该公司夜班维修工对管道改造时误操作,使消毒氯水混入生产用处理水,4日白班生产部员工上班后喝饮用水感觉氯味特重但未在意,一直持续到8日晚上才发现生产饮料用水中有大量氯水并立刻停产。本来,最该检验的是消毒氯水事故次日生产的饮料,可偏偏检验的产品中没有这一天。我们听到的回应是,该公司成品仓库已无2月4日的库存产品,稽查人员经过多方努力但仍未能在销售市场上获取2月4日生产的饮料产品。这样的解释我们能相信吗?

  我们需要追问的是,2月4日生产的饮料产品是否安全?这一天的饮料都流向了哪里?如果这一天的产品真的存在安全问题,那消费者喝了之后,岂非是在危害自己的生命?最该检验的产品没有被检验,却马上得出一个安全的结论,这岂非是有“偷梁换柱”的嫌疑?

  王军荣

  反思

  抚平种种忧虑

  需要直面民意

  可乐,还是不可乐,这是个问题。封存的产品疑似启封再售,若爆料属实,性质不言而喻。地方监管部门闻风而动,组成了应急检验组,“对每个样品按照检验方案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验证,经过了10余个小时的检验后完成任务”,最终出具了“实测值均小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检验结果。食安办专家组则认为,“该9批次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言之凿凿,无可置疑。

  谁也不希望喝到“消毒水可乐”,不管这消毒水是价比金贵、抑或稍稍有益。抛开健康风险不说,起码从消费者知情权的谦抑姿态而言,坐实或者证伪传闻的是与非,是职能部门的首要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看似精于仪器的专家很可能与民意关切“会错意”:一者,正如记者质疑,抽样送检为何独缺事故发生后首日产品?如果3日的误操作属实,那么,4日“氯味特重”才是疑似问题产品的“高发日”。相关部门的回应是,该公司成品仓库已无2月4日的库存产品,稽查人员“经过多方努力但仍未能在销售市场上获取2月4日生产的饮料产品”。偌大市场,竟然独独缺了4日的产品如此巧合,何以说服公众?二者,“可乐悬疑”的核心在于员工爆料究竟是无中生有还是确有此事?据说2月3日该公司夜班维修工对管道改造时误操作,使消毒氯水混入生产用处理水,4日白班生产部员工上班后喝饮用水感觉氯味特重,直到8日晚发现生产饮料用水中有大量氯水并立刻停产。那么,职能部门除了要检测好产品的质量问题之外,是不是也该查查此事的真伪?在真相的那一面,能不能找到“封存再售”的踪迹?毕竟,事实也许比某些“国标”更有公信力。

  在随便扯一嗓子都可能揪出一帮恶狼的领域,面对或可危及食品质量的传闻,秉持高度的警惕与严苛的质疑精神,这是民众对公权责任的合理期许。抚平“可乐悬疑”里的种种忧虑,需要的不仅是抽样的数据,更是直面民意关切的决心与勇气。

  邓海建

  延伸

  事关公众安全

  不可马虎从事

  小小的胶囊里,隐匿着惊天秘密,可口可乐又制造“消毒水悬疑”,令人惊悚不已。

  人们很难想象,很多省市体育局训练中心的官员会为这样一件事紧张不已缺肉。如今,国家队也陷入了“肉食危机”。刘翔的家人也曾对媒体表示,考虑到瘦肉精等问题,刘翔已经多年不大吃猪肉。正因为如此,近两年,诸如“天津柔道队养猪”、“马拉松国家队在丽江买土鸡散养”等消息频频见诸报端。

  近年来,三鹿奶粉、夺命刺五加、染色馒头、注胶虾等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隔三差五就会走下“神坛”,与普通老百姓“会面”。几乎每一起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媒体、舆论和专家,也包括我,都会撰写大量的文章,进行口诛笔伐,沿着媒体披露的幕后真相,把批评的矛头指向无良的商人、利欲熏心的官员、流于形式的监管、滞后的制度、落后的管理体制以及触目惊心的利益链条等等,抨击“事故发生后官员才重视”、“监管部门总跑不过媒体”等不良习气。

  显然,话已经说尽了,制度分析也透了,道理也讲明了,公众的耳朵也早已听得冒茧了,“理性、批评、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更是被榨取得一无所有了。可是,一个个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依然如故,仍然毫不客气地向人们袭来。面对这些,还能说什么呢?

  吴睿鸫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