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社论:在改革进程中与忧患同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 02:20  新京报微博

  ■ 社论

  关注2012全国“两会”之十三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传递出的忧患意识,让民众感受到,在改革的深水期、攻坚战阶段,必将与忧患同行。

  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温家宝担任总理以来“两会”后的最后一次记者会,是最长时间的一次记者会,也是一次充满情感与诚意的记者会。温总理用3个小时“认真而不敷衍”地回答了14家媒体的提问,几乎涵盖了国内外舆论当前关心的所有热点。

  到目前为止,盘点本届政府任内的各项工作,仍然为时尚早。尽管2012年是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最有希望的一年”,但至少在这未来一年里,本届政府还将在各个重要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而从温家宝答问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人们也会深有感触:在改革的深水期、攻坚战阶段,必将与忧患同行。

  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于诸多细节。比如,温家宝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否则将影响到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甚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再如,温家宝表示他深知“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司法不公引起群众的不满”,所以“必须继续推进促进社会公平的各项工作”。

  这种忧患意识,来自对改革停滞甚至可能倒退的担忧。尽管改革仍然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但如何改、向什么方向改,分歧的确存在;对改革能否深入的疑虑甚至或多或少的失望情绪,也并不罕见。但改革的紧迫性日渐强烈,改革已经在和潜在的危机赛跑。从范围上来看,改革更向社会的细部延伸,包括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房地产调控、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甚至之前某些已经进行完、或者正在进行中的改革,也可能成为了必须改革的对象。改革若挂一漏万,或一旦犹豫回头,就会影响其他方面的进程。

  这种忧患意识,还来自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阻力。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只是暂时的,接下来的调整,是利益格局多元化、利益分享最大化的调整,这显然会受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无怪乎有不少代表委员在两会上坦言,“容易的改革已经进行完了,接下来该是硬碰硬了”。这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落实区域差异;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温家宝在本次记者会上谈到的数个问题,如金融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土地拆迁补偿等问题,都是“硬”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还要善用利益平衡,寻找最大共识和最佳着力点。

  温家宝在记者会上传递出的忧患意识,代表了这一代改革者的共同情感。可以看出,他们十分了解中国社会的关怀和忧虑,了解民众的诉求、主张甚至是不满,由此为中国的未来寻找方向。但是改革的真正深入,不仅是一代人的坚持,更是一种自我更新、自我牺牲精神的薪火相传。

  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家宝总理还不必“感到歉疚”,因为不论社会对本届政府做何理解,探寻改革道路的努力一定会为人们所牢记;这种努力也提醒世人,在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要习惯与忧患同行;或者说,常怀忧患,前行方会更有力。

  相关报道见A05-A12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