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春运难题,关键的对策就是“敞开代办”和“浮动价格”;而改革都有其黄金时刻,一旦走上歧路就会积重难返
经济规律冷峻地告诉我们:既要冻结车票价格,又要有效地分配车票,是不可能的任务。《财经》本期的报道表明,从过去十多年起延续至今,春运火车票分配过程的种种乱象,都是价格管制部门企图逾越经济规律、不顾供求的剧烈变动、冻结火车票价格和代理服务收费标准,以及废止铁路系统分管部门的激励机制造成的。
春运期间乘客数量激增,导致车票不够。为了赢得车票,乘客间就必须展开更激烈的竞争。非要冻结票面价格,实质上就是迫使乘客另外费力来进行“非价格”的竞争(如排队和刷屏等),或另外花钱来资助那些“非正当”的竞争(如铁路下属单位炒票、铁路职工与黄牛党勾结等)。
大量市场化改革经验表明,与其用“非价格”和“非正当”的办法来取代价格机制,不如顺应经济规律,用价格来调节需求,用价格来促进销售,用价格来刺激供应。针对春运难题,关键的对策就是“敞开代办”和“浮动价格”。
所谓“敞开代办”,就是参考民航客票的销售模式,让成百上千的民营代理,形成多元互补的售票网络,分别以窗口、电话、网络等方式,协助乘客完成购票交易。毕竟,单一的窗口售票形式,不仅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现代技术,而且也远远落后于物联网的现代服务了。
至于“浮动价格”,就是让火车票价格随着供需的变化自由浮动。不难想见,一旦建立了多元互补的售票网络,各网点之间就必然会激烈地争夺票源。而只有采用“集中拍卖”的出票模式,才能避免铁路当局在分配票源时必然出现的寻租和腐败现象。也就是说,一旦让众多网点争夺票源,那就必须打破目前既冻结车票价格,又冻结代理服务费的做法,让票价和代理服务费均按供求和服务质量自动拉开差距,形成竞争态势。
在“敞开代办”和“浮动价格”的机制下,相关各方都能分享“改革红利”:乘客免去了排队、刷屏和购买黄牛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代办网点依法经营,在互相竞争中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赚取收入;铁路系统则得以形成激励机制,从而适时调整运行计划,从货运中合理地抽调运力,来满足春运期间的客运需求;更重要的是,过去铁路附属单位和个人通过倒卖车票所得到的灰色或黑色收入,将被置于阳光之下,变成白色收入,从而得到合理的监管和分配。
任何改革,都有其黄金时刻;一旦走上歧路,就会积重难返。今年铁路网上售票的大胆试验和诸多挫折,既表明了有关部门锐意改革的决心,又昭示了“垄断网购市场”和“冻结票价和代理费用”等做法所固有的制度缺陷和严重后果。究竟是吻合经济规律选择开放的市场策略,还是继续陷入封闭,是时候作出抉择了。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作者:薛兆丰/文 】
相关组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