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血燕的凄美传说与肮脏的商业欺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7日 18:00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金丝燕吐血而成血燕,本身就是凄美的传说。这个传说因为金丝燕筑巢生存的方式而凄美,被人视为物以稀为贵的奢侈品已属残忍。可是市场上流通的血燕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且很多属于用胶水、其他原料及鸟粪熏蒸而成,就是典型的商业欺诈了。更为讽刺的是,当国内市场曝出所谓的血燕问题后,竟有人盗用大马官员导演了一场“辟谣”的发布会闹剧,更凸显这场商业欺诈的内幕很深水很浑。(本报昨日17版报道)

  事实上,真正的血燕产量极低,主要产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但大多数消费在内地市场。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劣质血燕东窗事发之后,为何会有所谓的假大马官员发布会来混淆视听了。

  不过,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市场上泛滥而昂贵的血燕不可能是真品,但血燕在国内的市场消费链依然强劲,意味着国内畸形和非理性的消费文化。所谓畸形,即买血燕者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送礼而构建关系链;所谓非理性,即真正的消费者以食用血燕而体现身价而追求虚荣。也正因为如此,血燕的商业欺诈才能在中国市场堂而皇之,因为市场链的每个环节心照不宣地共同演绎着一出 “皇帝新装”的游戏。只要大家不挑明这场骗局,所有人都甘之如饴地配合着如此的商业欺诈。

  媒体的曝光,监管者的跟进,还是戳穿了血燕市场的西洋镜。在我看来,这样的曝光和监管,正本清源的不应仅仅止于血燕产品的质量,而在于矫治国人的消费文化和心理。就产品而言,血燕产量极低,而且原产地较少。既然中国是消费血燕的大市场,有关方面就应该制定血燕产品的量化标准,并在进口和检验方面设定规则,没有规矩的约束和产品质量的界定,血燕欺诈的魅影在中国市场就会阴魂不散。

  就国人的消费习惯而言,人们习惯于不惜代价消费稀有的东西,讲求物以稀为贵的排场,追求一枝独秀的个体面子。如果单纯是指人造的奢侈品,有一定经济实力者拥有如此消费观无可厚非。但是,若这种消费以破坏甚至残害动物的生存为代价,这样的消费习惯就是不人道的,甚至是变态和畸形的。鱼翅、燕窝、熊掌、猴脑等等被老饕们嗜好的皆属此类,这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不相兼容。因此,从保护动物的角度,从人道的立场,遏制住自己的消费欲望,重构健康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

  不过,消费观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仅靠自律恐怕无济于事,这就需要监管者的跟进,以他律来约束国人的消费习惯。譬如,现在中医中的虎骨膏已经被禁用虎骨,象牙制品也明文规定禁止进口。这些监管举措同样可以为血燕市场作为参考,立法禁止进口和消费才是最佳手段。

  张敬伟(江苏 公务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