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华芳:公益慈善 不能强求善行必须有善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7日 08:28  南方都市报

  李华芳专栏:从陈光标(微博 专栏)争论看善心与善行

  摘要:最近有媒体质疑“首善”陈光标的行迹,披露陈光标的江苏黄埔集团盈利堪忧,甚至亏损。而之前陈在家乡捐建的农贸市场与养老院,也实际上为陈家人控制,用于出租等营利性活动。

  作者:李华芳

  最近有媒体质疑“首善”陈光标的行迹,披露陈光标的江苏黄埔集团盈利堪忧,甚至亏损。而之前陈在家乡捐建的农贸市场与养老院,也实际上为陈家人控制,用于出租等营利性活动。

  尽管微博上有陈的支持者质疑报道的专业性,例如没有做到中立平衡,倾向性较为明显,同时陈也在微博和央视等媒体展示各种捐款收据,以表明捐赠有迹可循,同时认为记者报道失实。在我看来,有意思的是双方都对对方的意图进行了质疑。但实际上,行善自然需要监督,从这个层面而言,记者的意图没有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只是报道要平衡,在陈一时拒绝回应或者尚未答应回应的情况下,率先刊发报道也的确在专业表现上失色。

  监督和专业,这正是我想说的公益慈善行业不可或缺的东西。有好些人大多惯于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评价他人,因此难以理解陈的行善行为。在这部分人看来,公益慈善事业要由品德高尚的人来做,也就是最好有善心者来行善,言行一致。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从业者,也最好无偿或者低薪,这样做慈善才是最“好”的。但这很可能只是一部分人在想象中建构起来的“好”。

  抛弃对“善心者行善”的观点,是迈向公益慈善专业化的重要一环。实际上,要将一个慈善公益事业做好,有善心者当然需要,但也需要那些只关心自己利益的专业人士,甚至还有那些所谓唯利是图的商人。专业人士包括IT人才,在网络技术极大发展的今天,很多公益组织采用网络技术来进行宣传推广、组织活动、甚至募捐等,这就需要IT人才。尤其是当你需要与其他同类公益组织竞争同一市场份额,或者同一笔赞助资金的时候,IT上的专业性可以为你的组织加分,甚至有助于最后胜出。但这样就需要优秀的IT人才,而要吸引优秀的IT人才,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钱。因为IT技术等专业技能的高下和该人是否更有善心之间并没有相关性。实际上,大部分人才的专业性技能是随行就市,与是不是一个好人之间的关系还真不大。

  同时还需要消除的一个误解是只有好心才能办好事。实际上好心办坏事的事情比比皆是,且不说历史上出于好心造成的各种惨绝人寰的悲剧,单就最近的高速路拦车救助流浪狗事件而言,也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善心,恐怕是没人否认的。但其结果是否真的一个善行,则大有可疑。让我把这个逻辑往外推一点,放到冲突更强的语境下,再来审视这“好心”,看看会有什么结果。例如说贩卖狗的商人其实资助了一家孤儿院,卖狗之所得要用于资助这个孤儿院,现在被迫折价销售给了救狗者,使得孤儿院遭受了损失,这时候又该如何?再比如说,救狗的最后将部分“土狗”放生,名狗收养,但土狗由于未接受节育手术,可能是出于后续救助资金的问题或者其他的原因,最终导致了土狗大量繁殖。与保护动物多样性不同,土狗大量繁殖可能最终挤压被收养的狗的活动空间,这时候又该如何?什么是“善行”,并非仅仅是表面的,或者短期的现象。没有放到极端的冲突中,就很难凸显一个善意是不是真的会带来善行。

  做一件好事,有善心是锦上添花,但没善心并不必然意味着恶意,有些人只是想自己的利益,并不能就此认为他就是个恶人。如果一个人用善的名义,结果主要是为自己捞好处,部分旁观者可能不屑于这样的行径,但似乎忘记问问那些得到帮助的人又是何种看法。

  公益慈善事业需要多方的跨界合作,如果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希望通过行善来扩大自己企业的收益,这并非出于善心,但却是极大的善行,理由是在他为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一举两得,围观者应该给予掌声。而公益慈善领域,正有赖于这样并不是总是“善心”的“善行”,才能长远发展。(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