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保障房建设目标要切实保障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22:19  南方都市报

  社论

  本届全国“两会”,保障房无疑是热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而具体的数字指标则定在了“今年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专题记者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就保障房资金来源问题作了具体说明。

  1000万套保障房意味着什么?孤立的数字或许并不足以让人完全体会,而需要另一个数据来进行对比观察。那就是2010年全国销售商品住房的总面积约为9.3亿平方米,算下来也就是900万套的样子。新建保障房总量将在未来的一年超过去年商品房的总量,难怪有观察人士会评价其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数字是很有理由让人兴奋的,而在炫目的数字刺激过后,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可能依旧很多,比如资金来源——— 如此数量庞大的保障房建设计划,谁来出钱?政府的任何一项惠民许诺,都必须面对一个如何避免“无米下锅”的问题。

  针对媒体和公众的疑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昨日的专题记者会上作了进一步说明。经过初步测算,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需要大概1.3万亿-1.4万亿元的资金,而其中有8000多亿元要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所在的企业筹集”来解决,剩余的5000多个亿,则由中央和地方几级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具体到这个由政府承担的5000亿元,则要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土地出让净收益提成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几项常规途径来筹措,所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思路。

  人们当然希望这样一个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不仅如此,还希望未来五年的3600万套目标也能够顺利实现,让保障房的覆盖率如愿达到20%。但希望归希望,还是不免会有所担心。措施是在按部就班的基础上加大了力度,但是否足以保证美好愿景的实现?细心的人可能会把另一组数据拿出来比照。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参加陕西团代表讨论时给出了“去年580万套保障房未完成”的原因。概括起来便是两条,一个是当初目标定得高了,另一个就与资金滞后有关。目标高不高这样的独特视角,一般总会出现在没有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暂且抛开这580万套保障房的欠账不提,新的承诺要最终实现,可能还真需要点非常规手段的思路拓展。

  无论保障房数目字的多寡,其中牵涉的从来都是一个政府责任问题。既然这1000万套被欢呼成了“保障房的春天”,那么是否有必要对其间的政府责任做必要的提醒?先不谈政府责任在数目字提高后的加大问题,起码应该更加明晰地划分其责任归属与实现路径。靠“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这样的常规思路,如何确信可以避免“580万套保障房未完成”的再次发生?众所周知,现有的税负承担与分享体制一直存在问题,使得地方政府作为保障房建设主要资金筹措方往往有心无力。前日广东团人大代表在讨论《预算报告》时便不由得热议起中央与地方税收分成比例失调的问题,感慨“地方政府保民生,不得不依靠卖地和负债”,内中困境可窥一斑。更多更大的惠民承诺,当然需要政府承担更重的责任,而最终确保这种政府责任落到实处,则可能需要更多一些制度层面的考量。还有如何动员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这类收效慢、收益少的项目,以及如何更坦然面对公众投向地方政府巨大的“土地出让收益”的目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保障房项目涉及的不仅是简单的工程建设,还必然包括更公正的分配。在琐碎的日常公共生活中,频繁进入公众视线的保障房分配弊案,往往也都是在资源分配的环节出了问题——— 保障房成为某些权力部门的福利项目,已经不是少数城市的个别现象。保障房究竟如何才能确定无疑地到达真正需要保障的群体手中,可能要比资金筹措还要棘手。下决心开始做了,那么所有的问题就必须要面对。面对社会的民生需求,政府原本就应该尽心做好分内的事,而且是说到做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