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交杂,“柴油荒”在一些地方兴风作浪。近日,受柴油紧缺影响,宁夏固原市145辆城市公交车全部停运,因为这些车辆所用燃料全部为柴油。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不少城市来说,柴油是城市运行的动力源泉,柴油短缺就如同“血荒”,将导致企业生产、交通运行等多个系统难以为继。所幸,受到“柴油荒”突袭的固原市,立即紧急启动市级柴油保供应急预案,每天投放360吨油料保障供应,石油公司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驻守加油站维持秩序,开辟7处专用通道,优先给公安消防、医院、供电、电信、公交等供应柴油。目前,固原柴油供给平稳有序,停运公交也恢复了运营。
柴油告急,公交停运,全市应急,秩序恢复。一场柴油引发的“挑战”与“应战”,使人们再一次对社会运行隐藏的风险、应急机制的作用等有了直观认识。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经区分了三类社会风险,一是自然力造成的的风险,如地震、飓风、传染病等;二是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如安全事故、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三是工业社会晚期的风险,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等。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同步,这三种风险其实在不同程度、不同条件、不同形式下都有所体现,这也正是中国发展问题的复杂性所在。
有风险与挑战,就有应急与应对。从1998年抗洪,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以至2010年玉树地震救灾、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等,一次又一次地使整个国家在共克时艰中不断焕发应急智慧、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经验。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的应急机制已从实践中破土而出,正在迅速生长和完善壮大。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正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方面和一些区域,应急机制构建不得力、需要的时候不发力、关键时刻“不给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诸如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大堵车造成的城市交通瘫痪、台风洪水等对居民生命的威胁、“血荒”对城市卫生系统的考验、污染事件对环境生态的巨大影响等等,无不从各个侧面暴露了我们社会的应急机制,在一些领域和层次上,还存在滞后性和漏洞缺失等,尚不能充分适应发展和公众的需要,也难以有效应对各类广泛而复杂的风险。
应急机制如何更“给力”?健全完善的应急机制应是一个系统,包括事先预防预警、应急反应处理、统筹协调控制、事后反馈评估等环节。由此对照现实情况,不少地方的应急机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前瞻性不够,忙于被动反应,疏于主动防范,不能“见势早、治未病”,甚至坐视苗头隐患酝酿爆发;协调性不强,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联动合力,处置效率不高;敏锐性不足,火烧眉毛了还行动迟缓,面对新情况还墨守陈规,贻误了决断处理的最佳时机。
解决这些问题,固然需要完善制度设计,但更需要的是加强执行力,强化问责力度。同时,在思想观念上,应急意识也应找到生长的空间。毕竟,应急机制不仅标志着面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观念转变。如何在实践中丰富应急机制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更检验着发展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