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总经理:坚持自主创新 建设航天强国

航天科工总经理:坚持自主创新 建设航天强国
2019年09月23日 07:11 新浪财经综合

  坚持自主创新 建设航天强国

  作者:刘石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拼搏奉献,中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我国迅速成长为世界航天大国。当前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进入到新时代,要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扬自力更生优良传统,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创新等综合创新,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和使命责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强国之路。

  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起步时期,中国的航天事业一片空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不懈努力下,钱学森等一批为科技救国负笈求学的科学家毅然回国,致力于创建和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庄严而又神圣的历史使命,在祖国和人民充满期待的艰辛岁月中,迈出坚定的步伐。

  1960年,苏联撤走了援建专家,没有了外援,从而坚定了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尖端技术的决心,倒逼中国航天事业进入自力更生的新阶段。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集聚国家优势资源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协作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探索出一条从仿制改型到自行设计、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中国航天事业在技术断援后仅用10年就圆满完成“两弹一星”战略任务,以一个个零的突破挺起了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我国航天工业历经多次体制变革,实现了从国家部门到大型企业集团的转变,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探索企业化发展之路。中国航天事业向着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阵地进发,逐渐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原创性成果,为国防装备建设提供了众多填补空白、开创先河、满足急需的导弹武器装备,迈出了中国特色航天事业加速发展的坚定步伐。

  进入新世纪以来,秉持“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企业使命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大力推动国防装备升级换代,系列化的国之重器为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以颠覆性和替代性技术创新引领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化新发展,为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倾力打造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既促进企业自身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转型,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中国人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创新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人用行动证明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当年提出的“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著名论断,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创新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航天事业的创新发展就是党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实践。党中央在各个关键历史时期科学作出一系列决定航天事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创立和发展导弹工业、到实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再到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从凝练“航天三大精神”,到提出“航天梦”、设立“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事业前进路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成功都凝聚着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正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中国才能在短期内就建立起专业门类齐全、技术配套完善的航天系统科研生产试验体系,才能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专业的全国大协作和协同创新,攻坚克难取得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成功。

  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无论是在航天事业创建之初的艰难时刻,还是在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从来没有幻想过重复走其他先进国家的航天发展路径,也从未寄希望于别国的技术恩赐,而是一代接着一代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断攻克核心技术、掌握关键产品,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多年来,航天战线广泛运用自主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科学构建协调高效的“两总”(总设计师和总指挥)系统,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决策体系、以项目管理为抓手的组织体系、以工程总体设计部为龙头的技术体系、以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产品保证体系,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发展尖端科技的科学之路。

  发扬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文化内核。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根植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开疆拓土、“两弹一星”、追梦飞天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一代代航天人始终保持着爱党爱国的坚定理想信念、求实创新的强烈责任担当、协同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以实际行动为国铸剑,在航天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新高地,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中国高度。中国航天人身上闪耀着智慧和奋斗的光芒,彰显出随时代而进步、随使命而升华的时代精神和崭新活力,也成为中国自信、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要标识和生动体现。

  立足“三个服务”创新驱动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由大向强迈进的新时代,航天科工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主动为建设航天强国添砖加瓦、立柱架梁,在新时代努力创造中国航天事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科技力量。着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支撑,深入推进实施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两大目标”的“四步走”战略方案。落实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的战略部署,瞄准部分产品“性能不变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的创新目标,以“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性技术”工程项目,作为支撑战略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柱,培育战略科技力量。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以航天云网构建和涵养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助力构建互联网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撑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用户更加便捷地分享中国航天技术快速发展成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主动服务国防建设,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重要的物质力量。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始终坚持强军首责,以装备体系化、体系智能化、智能实战化为导向,创新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建设路径。重点加强世界新兴战略科技领域、国防新型装备和科技前沿技术发展,努力形成满足联合作战要求、体系贡献度高、作战效能强、成本可控的新一代武器装备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基础技术储备、提高基础技术增量,着力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把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命门”掌握在自己手上。创新研制迭代方式与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模型、数据和流程驱动的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建设。

  主动服务国计民生,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推进商业化运作、高性价比、产业拉动作用强的新一代航天发射技术及应用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体系完整、重点突出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国产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国民经济急需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深化开展智能协同云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研究,打造基于国产化软硬件条件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加强核心技术在智慧产业领域的应用,深入推进“安康乐知科技创新平台”及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优化公共事务管理、生产性服务、商业服务以及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平台和适用技术。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航天科工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为建设新时代航天强国,谱写壮丽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09-25 豪尔赛 002963 --
  • 09-25 晶丰明源 688368 --
  • 09-25 科博达 603786 26.8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