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玛特撤离中国,都是萨德惹的祸吗

  李庆四

  据韩联社9月14日报道,乐天玛特在中国业绩惨淡、不堪重负。乐天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华累计投资近600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已覆盖食品、零售、旅游、石化、建设、制造、金融等众多领域。

  截至2015年年底,乐天集团旗下门店覆盖了中国24个省份,在华拥有120多家门店,还有5家百货。在韩国的乐天免税店常年爆满,甚至不得不大幅扩建以招徕更多的中国游客,其总销售额的70%来自中国消费者。

  但自“萨德”事件至今,乐天在中国开设的乐天玛特超市已从原来的100家左右骤降为12家,87家超市因消防安全不合格等原因关闭。2016年,乐天玛特的海外营业额亏损240亿韩元,其中80%至90%发生在中国市场。

  法新社9月15日援引乐天集团一名发言人的话说:“我们已经决定开始出售在中国的一些门店,我们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无法正常经营。我们尚未决定出售全部还是部分门店。”

  一家本打算在华全面布局大力发展的韩国零售业巨头,为何一下陷入如此窘境?这要从2017年年初说起。乐天集团理事会在“犹豫再三”后,最终于2月27日作出决定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中国民众对此极为愤慨,认为乐天助纣为虐,给部署萨德扫清最后障碍。

  乐天本可有不同选择,只要持续采取“拖字诀”,军方便无计可施。但乐天却作出损害中国安全的选项,在宪法法院公布最终裁决的当口,按照军方意志绑上萨德战车。乐天的举动殃及自身业务,完全是咎由自取,付出相应代价理所当然。

  部分韩媒却倒打一耙,为乐天喊冤叫屈,认为部署萨德是中美、至少是中韩政府间的事情,拿私人企业兴师问罪小题大做。如韩国《中央日报》振振有词:中国媒体煽动抵制韩国商品运动,不对萨德部署的真正推手美国表示反驳,却将矛头对准相对弱小的韩国,甚至把一介民间企业作为撒气筒,这就是中国的大国形象吗?

  中国国内也有为乐天辩解的声音,认为制裁于事无补,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只会两败俱伤,是危险地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这些混乱舆论反过来被韩媒炒作,渲染中国在制裁问题上发生内讧。乐天还寻机丑化中国消费者所谓贪图便宜的心理,疯抢乐天折扣品,挑战国人的人格底线。

  乐天为何一意孤行?一是它与韩国保守派官员深度勾结,而保守派是美国的铁杆。二是作为没有最高军事指挥权的韩国不敢得罪美国,否则乐天高管的下场悲催。三是韩国企业的“爱国”责任,乐天作为韩企理所当然应为韩国安全作出“正确抉择”。

  当然,这同样适用于中国人:为国家安全利益,对加害于中国的韩国企业国人有权表达自己的不满。韩媒维护民族利益要求中国放弃抵制乐天尚可理解,国内舆论为乐天行为开脱就不知所云。或许是韩流在华长期畅通无阻的结果,使国人在安全上逐渐淡忘了中韩仍属两个对立阵营的残酷现实。

  不能不说韩国人的想法一厢情愿:既要中国接受萨德入韩的既成事实,又想一如既往地依靠中国赚钱。这种行为只能激起中国消费者的愤怒。中韩建交25年来,经贸关系飞速发展,韩国从中赚取了巨额贸易顺差。双方在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成就。

  中韩关系有利于两国长远利益,遭遇如此挫折的乐天玛特仍念念不忘中国市场前景,就是无可反驳的证据。但韩国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赚的盆满钵满时,却不顾后果地把自己紧紧绑在美军战车上,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对中国施加军事压力的帮凶之一。

  其实何止是韩国,西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盟友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形成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割裂关系。韩国选择萨德的背后就是中国在东亚与美国的安全竞争中仍处下风的现实。即便中国给美国盟友提供了诸多经济实惠,但经济好处无法自动转化为政治和安全影响力。

  中韩高度依赖的经济关系和十分脆弱的政治安全关系意味着单纯经济外交的局限性。未来经贸合作必须更多考虑安全内容,否则类似悲剧还会发生。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者,中国深知互利共赢理念的重要意义,但对于加害者绝不姑息,否则后患无穷。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