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3日 电 题:国际油价暴跌:是市场规律还是“权利游戏”?
中新社记者 刘旭
今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100多美元高位持续下跌。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1月27日决定不减产后,国际油价更是出现10%暴跌。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11月28日价格创下近5年多来最低点,收于每桶66.15美元。油价暴跌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也让国际关系走势备受关注。
油价触底?根本原因在市场周期波动
“最近的油价下跌,是市场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中新社记者说,经过2007年至2008年的价格高峰,国际油价下跌属正常的波动趋势。
具体来看,首先是供求关系影响油价变化。供应上,美国爆发页岩油革命,突然增加的供应减轻了北美市场对国际石油的依附度;需求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导致石油需求增长缓慢。国际能源署在11月上旬发布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从过去20年每年2%下降到2025年后的每年1%。供应方的多元化和需求方的增速放缓,导致买方市场出现。
此外,由于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美元面临升值预期,而以美元为计价工具的石油价格下跌也是正常规律。
油价“阴谋论”?地缘政治博弈确是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各种“阴谋论”也开始流行并集中在两个版本:一是“沙特在利用低油价打击美国页岩油”。页岩油革命已令美国严重威胁到沙特在原油市场稳坐多年的头把交椅。
另一版本则为,美国和沙特在利用油价“打压”俄罗斯和伊朗。根据德意志银行10月公布的数据,俄罗斯需要每桶约110美元的价格来平衡预算。而伊朗则需要每桶130美元的价格支撑。两国都是美国和沙特在地缘政治上的对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庞昌伟在对中新社记者说,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沙特确曾通过压低油价,使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但现在无此必要,因为真正决定油价变动的还是“看不见的手”,如果人为压低价格,美国大批生产页岩油的小公司也会减产,最终价格会回到市场。
陈凤英则认为,美国和沙特的确可通过“价格战”来打压俄罗斯,并“顺带”压低拉美经济的发展士气,达到其政治或商业目的。但在此过程中,美国也会因难以获利而伤及自身。
也有观察者认为,油价博弈,已越来越呈多极化特征,无论美国还是沙特,都没有能力独自在国际油市翻云覆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宋国友日前就对中文媒体指出,需要引入一种均衡的分析框架,把经济和政治安全两大变量通过合理的系数和解释,共同纳入到国际油价变化分析中,以排除单独的纯市场论和单独的纯安全论的片面性。
中国应为国际油价下跌负责?纯属无稽之谈
对于《华尔街日报》日前刊文评论指“中国经济硬着陆导致石油需求放缓,中国是国际油价下跌的重要推动因素”。
庞昌伟指出,“这种言论既无数据支撑,也不合逻辑,纯属无稽之谈。”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原油总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9.2%,达到2.526亿吨,10月份原油进口量也同比大增18%。这些数据表明,在全球油价连续下降期间,中国一直在增加原油进口。
“中国是世界油价的稳定器,而非破坏力量”,庞昌伟说,如果没有中国拉动,国际油价恐怕要经历断崖式的暴跌。
陈凤英指出,中国经济增速确在放缓,但背后也有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与“硬着陆”相反,中国政府正将经济带向“软着陆”。油价下跌,除了能以更低价格购入石油,也能促进中国“限煤稳油增气”的能源结构调整。“改善能源结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正确的事情。”
“与抄底救市相比,经济结构转型才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做的最大贡献”,陈凤英强调,中国正在向世界释放一个信息,中国不会无度进口能源,而是要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真正转向可持续发展。(完)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