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泡沫与别国不同吗:专家称中国特殊性未必成立

2014年06月18日 12:39  《新财富》  收藏本文     

  陶冬: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同吗?

    中国房地产泡沫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吗?此题目看似伪命题,房价虚高,泡沫就是泡沫,但是在中国认为国情不同、房价必然高涨的大有人在。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确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基本面因素。首先,中国储蓄率很高,资金跨境流动受到限制,投资渠道不畅,银行储蓄利率明显低过人们心目中的通胀水平,所以房地产的保值功能在中国较其他地方强烈,而且中国人对不动产的偏好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保值性。其次,财政收入分配机制失调,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令地方财政极度依赖于土地收入,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趋之若鹜,抬高了土地价格,直接导致房屋成本的高企。这些是事实,是中国房地产有别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特殊之处。

  不过,另外一些“中国特殊性”则未必成立。

  —中国人多。人多从来不是房价必涨的理由,经济学中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是具备购买力并有消费企图的需求。房价高到多数人无法企及的水平,那么多数人就不存在有效需求。鬼城幢幢,交通、公用并不配套,更无就业机会的“新城”,并无有效需求。在城镇化名义下建起的新城镇,如果没有商业人气,没有就业机会,既吸引不来农民,也吸引不来城市居民。

  —房价对经济太重要。的确如此,不过房地产有周期也是不争的规律。市场就是在升跌中延续,没有只升不跌的道理,只有跌下去才能孕育下一轮升势。次贷危机前美国人也不相信房地产周期。本次房地产周期较长,受惠于持续十年的货币扩张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已经明言,政策进入了去杠杆时代。

  —政府一定会救。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希望经济硬着陆的,只是软着陆的计划很多最终以硬着陆告终。的确,中国政府有较强的行政主导能力,可以将周期延长,但是笔者相信它也无法改变周期,改变经济规律。不然上世纪90年代中也就不会有持续8年的房地产熊市了。

  房地产市场有一个规律性的测试方法,即每月的按揭支出(买房的成本)大致接近租金回报。如果租金回报过低,理论上讲买房不如租房。如果买房成本大幅超过租金回报,市场调整未必立即发生,但是这个市场已经变得不理性了。中国绝大多数住宅市场的租金回报甚低,相当一部分根本租不出去。对于这些住宅的业主,他们寄希望于不断的资本升值,来弥补现金流上的缺憾。这种心理在牛市时期相当普遍,不过信心会在熊市中受到考验。

  不过房地产并非目前中国经济最弱的一环,中国买房人不同于美国人,负债率相对较低。大开发商的现金流似乎不算太差,毕竟去年卖出大量楼盘,也在海外集到一批资金。小开发商的资金链较紧,部分已接近断裂状态。不过笔者相信地方政府会通过各种手段维持地方房地产市场的秩序,毕竟房价对当地经济十分重要。对于资金链崩坏的房企,收购其资产要好过听任其减价甩货,破坏当地的价格秩序。在中央政府的默许下,地方政府已经展开了自救措施,这些措施对稳定楼市是否有效,暂时难以评估。

  笔者还担心即将到来的信托/地方债违约潮,可能对整个金融业构成冲击,带来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用收缩,波及房市。总之信贷周期转势,会带来各种压力,而经济不同部门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尽相同,风险自然上升。

  一般人对三四线城市出现调整有较强的心理准备,不过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就继续看好。的确,一线城市集中着中国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中心地区土地供应有限,其防守能力比较突出。但是那里聚集着一批与腐败相关联的房子,目前面临抛售压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地区的民企老板购买了大量一线城市的住宅,如煤老板在北京置业、温州/宁波热钱买上海豪宅等,近来这些民企不少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他们卖房套现所带来的沽压,对一线城市的房市冲击颇大。

  房地产业对货币信贷周期高度敏感,因为这个领域杠杆较高。之前货币政策放得越开,加上一些结构性的故事,房价就涨得越猛,随后一旦出现政策性拐点,房价的回落也越大。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若干年前的美国,都曾认为自己的泡沫不同于其他泡沫,都曾挑战过地心引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整改报告显示吉林安徽副秘书长超配严重
  • 体育世界杯-内马尔失绝杀 巴西0-0平墨西哥
  • 娱乐文章疑计划复出 依偎谢霆锋自拍心情好
  • 财经媒体称未来大多数人退休金仅能维持温饱
  • 科技余额宝一周年:传统银行夹击
  • 博客“上清华变白富美”组图爆红(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爆红北大一个人专业已四代单传(图)
  • wu2198:最易中签的打新方法
  • 李锦:内部人控制是国企腐败的原因
  • 沙黾农:“小散打新”如“竹篮打水”
  • 叶檀:债券市场的庞氏骗局
  • 冉学东:细品今日发行申购的四大金刚
  • 清议:货币超发不是空手道
  • 张明:如何应对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
  • 刘东声:相信牛市比相信爱情还难
  • 陈晓阳:新股申购不会改变大盘上涨
  • 不执着:谁是低利率时代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