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国企改革路径是混合经营

2013年11月19日 03:55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

   本报记者 高江虹 北京报道

   11月15日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全文刊发,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回响。

   11月17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决定》就国企改革层面释放出了五个不同寻常的信息,首先在国企改革道路上指出了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态,同时为了保证国企在改革成混合所有制过程中避免混乱,需要在明确产权保护,使之流转顺畅。另外,将会对国企重新定位,便于分类监管。如此将重新定位国资委的管理方式。至于国企红利上缴比例提升至30%的规定,则会倒逼国企改革,逼迫一部分亏损国企退出或被民企兼并。

   混合所有制排在突出位置

   《21世纪》:你对三中全会定调的国企改革有什么看法?

   李锦: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一出来,给人很大的鼓舞,超出人们的意料,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块超出人们的预料。以前社会议论很久,群众期盼很久的很多问题,官方一直都没有回答,有一些敏感的问题,官方长期都没有回答的,现在一下子全在中央文件上出现并回答了,所以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整体的感觉,新的国企改革和国企监管,将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21世纪》:你最关注的内容是哪些?

   李锦:第一个看法,企业改革的道路,这次非常明确地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提出来,而且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这个问题上注意两点,第一,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第一次提出来,公有制与非公有制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不分老大老二,重要性并列,提高了非公有制的地位。同时,专门在第六条谈及了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将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聚合在一起,使得民营资本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加快了国有企业更好的升级,这样就是说把混合所有制作为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提出来,在改革的道路或途径上,混合所有制排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21世纪》:那把混合所有制提高到这么突出的位置,它会带来怎么样的变革吗?

   李锦:对国企是倒逼改革,你(国企)必须往前走,你(国企)不走啊,民营经济就进来啦,有一部分国企将会和民营经济结合,可能有一部分国企会退出,甚至消失,在竞争强的地方,国企就得加大改革的步伐,增强它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

   《21世纪》:接下来你注意到哪部分内容?

   李锦:第二个问题就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讲的就是保护产权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排到异常突出的位置,这使人感到惊讶,因为产权保护制度一般来说是技术层次,但在公报上作为专门一段来讲,而且排在混合所有制之前来说这个产权问题。

   为什么呢?下一步国企改革要改混合所有制,混合这两个字把握不好就会变成混乱,所以在讲混合所有制之前先讲产权保护制度。产权保护制度只讲了十六个字,就是产权明确,职责分明,严格保护和流转顺畅。

   在产权改革中,第一个风险就是公有资产的流失,公有资产失去控制力,因为在国家重要的领域,关键的领域,牵涉到国家发展的领域,国家要控股的,比如军工、粮食储备、棉花储备,还有重大资源,如石油,这些部门完全放开,国家拥有的产权不超过50%,国家就会失去控制力,因此应该关键或是核心的领域保护产权,控制权相当程度上是产权/股权的控制,所以弄不好会有风险的。

   第二个是民间资本,民营资本,就是非公有制,因为非公有制块头小,今后搞混合所有制,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了国有企业就像小河流进大海,很快被同化了,消失了,所以产权保护制度就会保护民营资本的产权。

   第三点就是防止在国有资本走向股份化,市场化,公众化的过程中,国有资本的掌权者化公为私的现象,就像上一轮私有化的大老板都是国有企业的老总,最后改制把国企改成了他们自己的私企。这样各种风险都存在,所以尤其强调产权改革,产权保护,而且用保护这个词,上层是有考虑的,就是混合所有制不要搞成混乱,所以把前提和基础,把产权的问题提出来。

   对国企进行重新分类

  《21世纪》:按照你的思路,第一提到了国企改革的实现路径——混合所有制,第二步讲了产权保护,防止国企改革过程中将混合所有制演变成混乱,那第三步是什么?

   李锦:第三个问题是国企改革的基础问题,这一次特别提出了功能定位这四个字,可见下一步国企分成不同的性质,根据各自的功能分成,盈利性国企、公益性国企等等。

   功能定位这个词提出来,就是要对国企进行重新分类。原来的国企,什么方面都发展慢,为什么慢,有些享受垄断,有些不该享受垄断,有些应该同台竞争,因为它得到保护,那功能定位分清楚,将来哪些国企属于公益性的应该得到保护,包括粮食、棉花,国家的战略储备,也包括公共交通汽车完全为社会服务的,这些应该垄断,或者应得到保护,这些老百姓是没有意见的,现在就怕那些没有公益性的,就是为了赚钱的,也得到保护,那老百姓、民企就会有意见,所以国企的改革要根据国企的不同的功能,承担不同的任务,那对他们起草不同的标准,然后监管用不同的方法。

   《21世纪》:功能定位该怎么定位法?

   李锦:按照我的理解,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公益性国企,完全为社会服务的,公益国企应该在大的央企中不超过十个,这些国企因为都是为社会服务,资源可以垄断,价格可以有优惠,资本不足的时候财政可以投资。

   第二类资源型,资源型涉及到国家安全,重点就是电力、石油、能源为主的,或者军工类为主的,大概十五六个,它们和公益性和盈利性国企,也是交叉存在的。

   第三类就是盈利型国企,盈利型就是市场竞争型。这类大概是七十多个,这一类完全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对它们的考核啊,指标就要高一点,而且我认为牵涉到这类企业的监管,下一步其高管层应该由市场来选择,不再由组织部和国资委来选了。将来竞争性的国企应该没有级别,完全是市场化。

   也就是说,未来2/3以上的国企和民企是同台竞争,是盈利性为目标的,是完全走向市场的。

   当然,分类的过程中也需要搞好顶层设计,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要搞好。

   《21世纪》:如果这样分类的话,国资委的管理思路也要大变化。

   李锦:是,所以我认为监管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突破。《决定》让政府以管资本为主,就是说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以前国资委是以管企业为主,现在没有说不管企业,但是说以管资本为主,这是个重大的转变。

   让国资委管一百多个企业它也管不过来,要以管资本为主,且一个班要分成几个组,由班干部来管,国资委只需要充当老师管几个班干部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央企以后要成立许多的投资公司、经营公司,这样就可以将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 各自权责分明,任务也不太重。将来可能就会出现几个板块的投资公司或者经营公司,然后能源公司管能源类的央企,机械公司管机械制造业央企等等。这个计划起码要做七到八年,好多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

   这就像一刀切开一个西瓜,这一刀切开,政府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了。政府所有权代表全民(持资人)来管理,经营权由投资或运营公司来管,这样就层次分开就实现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

   一部分亏损国企将非常艰难

   《21世纪》:除了上述四点,你还关注哪一个问题上的突破?

   李锦:在国有资产的预算制度也形成了一个新的突破,尤其是要求国企红利上缴30%,这个跨度是相当大的,现在大概平均是15%左右。

   国企红利上缴是从2007年开始,但一部分国企实行拉锯战,你叫他缴,他讲困难,不动,到了2012年,包括中国烟草、中石油这些企业上缴20%,其余大多国企的上缴比例是15%。国企红利上缴的平均数在12%左右。

   但是按照中央现在的规定,到2020年红利要上缴30%,则还有七年时间,平均每年要增加2个百分点往上交了。这事成了硬性指标,不能谈判了。这样的话,国企红利上交得多,大量转到社会保险,社会公益事业,那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实现真正全民所有制,。

   《21世纪》:预算制度的这个变化会给国企带来怎样的变局?

   李锦:预算制度由国家来决定,不是由企业自己来决定,这也是一个重大突破。这一条对那些亏损的,经营不好的国企,会造成压力特别大,反正都是要交啊,交不上日子过不好,过不好就破产,民资就进来了,对这一部分亏损的企业将来是非常的艰难,未来又是同台竞争,上缴红利每年又在增长,又要多交,这样迫使亏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扭亏为盈,如果来不及,民企就进来了,或者被人家吞并了,所以改善预算制度是一个根本性的,就是国企的使命既有一种社会责任,也有一种经济责任,这样经济责任的加大大,对国企改革的要求就更高了。

   这个决定对国资委和各个部委都是极大的考验,现在国资委需要很快地把中央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实施意见,而且要把它细化、实化、具体化,扩大层次。(编辑 徐万国 陈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湾宣布与冈比亚“断交”
  • 体育亚冠决赛纪录片:广州!冠军终归这里
  • 娱乐张震今日大婚 旧爱舒淇出席最受关注
  • 财经三中全会开三剂药方应对房价越调越涨
  • 科技传中移动开整群发短信 部分网企服务异常
  • 博客马未都:二胎政策不如索性彻底放开
  • 读书自杀之谜: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
  • 教育户口成大学生求职永远的痛 新浪教育盛典
  • 沈建光:中国金融改革五大看点
  • 李光斗:央视广告收入将被百度超越
  • 曹凤岐:三种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比较
  • 水皮:三中全会六十条 条条是干货
  • 潘英丽:单纯可兑换无助货币国际化
  • 易宪容:新一轮重大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 张庭宾:三中全会决定与新加坡模式
  • 叶檀:如何进行土地改革
  • 杨再平:新经济改革决定十大制度红利
  • 姚树洁:单独二胎和全面二胎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