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从供需两端破解高房价

2013年11月15日 02:30  新京报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张玉良

  房地产调控至今仍有不足,忽视了一些问题,包括行政手段多于经济手段、未有效解决深层次矛盾等。

  张玉良,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从公务员到“下海”商人,从初创资金2000万元到资产规模及全年经营收入突破2000亿元,张玉良用20年时间,超越万科率先将绿地集团带进世界500强。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王”涌现,房价在一轮轮调控中持续攀升。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房地产领域会进行的改革,张玉良认为,若调控缺失,市场问题会更突出、失控风险更大,因此期盼能从政策、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调整供应结构缓解供需矛盾

  新京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对于房地产领域的改革,你有何期待?

  张玉良:我们期盼在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政策层面,包括基本住房制度、税收制度及土地政策完善,构建起整体设计、系统改革、疏堵结合的长效调控机制;二是市场层面,期待市场化调控措施逐步到位,给予正确导向,余下的由市场自身完成调节;第三,企业应更加专业化。

  新京报:近年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王”涌现,房价飙升。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张玉良:核心原因还是市场供需矛盾。因此,必须从“供应”和“需求”两端同步解决,并着力在增加供应上下工夫:一是形成合理的供应结构。坚持商品房和保障房两个供应体系,并形成商品房为主、保障房为辅的住房供应结构。在商品房体系中,则应形成以中小户型为主的供应结构;二是形成合理的需求结构。要引导合理住房需求,抑制超前消费等不合理需求及投机投资需求,形成以首套房及合理改善型需求为主的需求结构。

  新京报:对于过去和现在的房地产调控,你怎么看?

  张玉良:调控从总体上来讲是有成果的。其作用在于:第一,从一定程度上确实遏制了住房投机和投资行为,竭力推动市场需求回归理性。若调控缺失,市场问题更突出、失控风险更大。第二,促进了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双轨制体系的加快建立。其不足在于:仍忽视了一些问题,包括行政手段多于经济手段,未有效解决深层次矛盾等。

  新京报:北京推出“限房价、竞地价”地块,为城市中产提供200万元以内的自住型商品房,未来还将达到40%-50%的市场比例。你认为这能否破解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地价过快上涨的问题?

  张玉良:形成合理的供应结构,特别是在商品房体系中形成中小户型为主的供应结构,必将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市场供需矛盾。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市民化”

  新京报:十八大报告称将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你觉得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什么,房企该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

  张玉良:新型城镇化不简单等同于房地产化,但新型城镇化离不开房地产这个载体和支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本”,核心是“市民化”。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人口的集聚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城镇人口的增加将产生庞大的住房需求。第二,新型城镇化注重“产城融合”,更加强调城市产业功能与生活功能同步发展,这将对住宅之外的产业地产及商业、办公、生产、生活等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带来庞大的需求。能够紧贴上述需求来寻求发展的企业,必将能把握先机。

  房企“出海”是因市场需求

  新京报:自2011年绿地对海外市场进行闪电收购,成为房企出海先行者。大规模资金投向海外市场,融资问题如何解决?

  张玉良:随着大量海外投资者、移民群体、境外游群体的涌现,中国消费者在海外市场的活跃度大幅提升,国外房地产项目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推广日趋频繁。这是第一点,市场有需求。

  第二点,企业成长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在全球发展的坐标系中来思考和安排自身发展。第三点,企业具备优势。绿地具有资源获取及储备优势、品牌优势等。此外,政府政策也鼓励、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关于海外项目融资,包括国开行等众多金融机构都对绿地予以全方位的金融支持。绿地在项目开发运营中也仍将通过产品类型、租售的合理配比,保障项目自身现金流运转,支撑项目的滚动开发。

  新京报:绿地已通过借壳在香港上市,并有消息称绿地将借壳在A股上市。此时上市有何战略意义?

  张玉良: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标志着绿地集团拥有了国际化公众公司平台、海外业务发展平台、国内外资源整合平台和创新融资平台,为绿地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打造世界级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题问答

  看好中国经济社会大格局

  Q:你认为2014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A:对于当前及下阶段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机遇,可概括为“大市场、大空间、大企业、大作为”:绿地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社会大格局,伴随改革红利、城镇化红利的充分释放,潜力、机遇、空间巨大。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调整转型期,大企业立足大行业,通过准确把握政策机遇、率先转型升级、持续创新盈利模式、多元产业互补发展等,更容易把握机遇、获取资源。但机遇稍纵即逝,企业仍需把握机会、策略到位方能将潜力转化为成果。

  破解高房价必须从“供应”和“需求”两端同步解决,并着力在增加供应上下工夫。

  采写/新京报记者 袁晓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部分城市尝试“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
  • 体育NBA书豪21分火箭胜 小AI绝杀勇士胜雷霆
  • 娱乐刘德华否认太太怀孕四个月 称多谢关心
  • 财经专家:养老双轨制并轨职工或还是吃亏
  • 科技思科等公司因棱镜门在华遭抵制
  • 博客日本皇后为何不同意跟天皇合葬(图)
  • 读书"绝命书"曝光:怕死的江青为何自杀
  • 教育在港留学生生存现状调查 新浪教育盛典
  • 谢百三:党代会后的股市分歧依然很大
  • 郑风田:安徽新土改试点的四点价值
  • 永新人:独生子女的父母靠谁养老
  • 叶檀:拆分中石油 阻断油荒气荒
  • 齐格:记者是档子什么活
  • 江濡山:国企改革到底难在哪里
  • 张炎夏:上海自贸区的来龙去脉
  • 张明:互联网金融行业几大潜在风险
  • 水皮:2020年从2013年开始
  • 易鹏:三中全会重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