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把土地出让金成立土地银行

2013年11月04日 20:57  中国新闻周刊 微博

  吴晓波:把土地出让金成立土地银行

  【中国新闻周刊网11月4日讯 (记者 王娜)】“农民、城市低收入阶层以及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在这轮财富暴涨期中几无所得,尤其是80后、90后一代,不得不将未来的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生命“透支”于一套房子。”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其新书《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这样写道。

  的确,房子之于现在不少国人来说,成了毕生拼搏的目标。当然这不仅仅是年青一代,即使是60、70后也在这股买房大潮中,拼命地“努力着”。假离婚、假结婚、丈母娘刚需,众儿女争夺父母房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房子的阴影“笼罩”。

  对于地方土地收入依赖、鬼城频现、房价高企等诸多楼市难题,记者采访了吴晓波,看看他是怎样解读的。

  吴晓波在上述书中这样描述:“在分税制改革中丧失税源的地方政府以出让土地为主要增收手段……2012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达到2.68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8.4%,加上1.8万亿元的土地相关税收收入(其中一小部分与中央分享),地方政府对土地形成严重的依赖。地价高涨不止,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顽症。”

  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分税制对中国经济格局影响非常大,您怎么看他对中国房地产领域的影响。

  吴晓波:土地问题现在的呈现,实际上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其中一个结果而已……

  要不就土地依赖,要么就发债,地方上没有别的办法。

  记者: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都有鬼城的出现。

  吴晓波:鬼城很少。只有那些完全泡沫化的,鄂尔多斯啊,那些完全靠能源,在过去的十年里,像榆林这些,迅速爆炸以后,然后它的土地价格暴涨,造成的这个(鬼城),这个现象很少。

  记者:您觉得这还是个别化的一个?

  吴晓波:我觉得是很个别化的一个,至少我现在看到的。我们现在看到沿长江流域洲走、或者沿东南沿海走,几个大的经济干线区,哪里有看到什么鬼城啊,都还在一个大规模的建设期。现在政府的改革迫切性几乎没有,而且他也找不到办法,因为所谓的产业结构靠政府来调,调的时候就靠企业,企业要是没动力的话,你搞什么搞。

  记者:现在地方很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您怎么看对未来房价的影响?

  吴晓波:我认为,房价现在成为了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一个变压器,它一方面是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财富重新分配,第二就是地方和当地居民的一种财富分配。

  对中央政府来讲,房地产又是资金的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政府把那么多钱放出来、收回来,就两个地方,第一个靠房地产,第二个靠资本市场,这是两个大蓄水池。

  从根子上来讲,我觉得:

  第一 土地涨,房价涨不要紧,土地出让金涨不要紧,但要把土地出让金的这个部分成立土地银行。就是你拿了钱不要紧,但你告诉我这钱花哪去了、怎么花,这是个大的问题。如果地方成立、各个省成立土地银行的话,把土地那钱支出的部分能够控制住、用好,这是一点。

  第二 关于房地产税的问题。我的想法是,最好的办法可能是两个,第一个办法就是普增;第二个就是在交易环节里面学写一些韩国的经验,比如新房一年内交易要征收益税,通过交易环节的税收。

  第三就是我认为应该学新加坡的公租房,就是保障房是不能拿出卖的,现在很多房子都是五年后来卖,这个绝对不能来交易。要把这个进入的门槛把控住,透明化把控。

  我认为房地产问题有很多种办法可以来解决。

  记者:最近北京出了一个自助型商品房,也是5年后可以交易。

  吴晓波:按道理就应该是像新加坡一样,政府监控你的收入,你收入到一定地步以后你就不能再租了。你这个城市里面会永远保持、保留或者逐渐随着城市人口的扩大,能够有一部分这样的公租房,这就是一个大的缓冲地带。你现在所有东西过几年都变成商品房,都变成了交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西警察枪杀孕妇案:家属拒绝赔偿方案
  • 体育孙杨无证驾驶被杭州警方处行政拘留7天
  • 娱乐张艺谋小女儿首曝光 再婚超生成悬念
  • 财经国家电网特高压新项目评审疑为走过场
  • 科技即刻搜索消失中:产品跳转关停
  • 博客马未都:孩子考第一每晚打一顿?
  • 读书风流乾隆为何对那拉氏皇后恨之入骨
  • 教育"武大版"世界一流大学排行 新浪教育盛典
  • 金岩石:城市化必然加剧城乡两极分化
  • 水皮:地产调控抓住了牛鼻子
  • JohnRoss:中国投资效率是美国的两倍
  • 苏鑫:房企将进入直接融资时代
  • 连平:10月份宏观数据预测
  • 姚树洁:长安汽车挺进欧美10年太久
  • 于晓华:转基因农产品能够增产吗
  • 张庭宾:土地流转信托会是财富陷阱吗
  • 何志成:美国医保改革与啥叫社会公平
  • 李罗力:中国经济有多少个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