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杜冉乐 发自成都
在西部大开发转向大开放的背景下,“西部金融”成为一个关键词。
10月18日、19日,第四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寻求未来10年西部经济的新引擎与新动力”成为各级政府、业界大佬、学术精英等共同探讨的焦点话题。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头脑风暴”的有巴黎银行、摩根大通等国际金融机构巨头以及世界华人经济学大师。
在论坛期间,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长江讲席教授陈志武[微博]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在地方债问题上,他认为地方财政开支必须透明化,必须有长期的制度设计。中央对地方的考核机制也应做必要调整,否则,房产税等政策不能出台。
地方财政开支须透明化
对于地方债,陈志武认为,如果某些地方政府继续用开启新一轮经济计划,通过更多贷款和投资的办法来对冲短期的影响,就会导致未来五年中国出现危机。
今年6月底,审计署披露,截至2012年底,中国地方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比2010年底增长了12.9%。前不久,相关知情人士曾向记者透露,地方债审计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审计结论由审计署近日向国务院汇报,地方债最终结果将在今年11月出炉,相关专家认为风险总体可控。
从公开报道来看,目前解决地方债问题主要是靠 “借新还旧”,填补债务黑洞。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这种不可持续的解决之道只会累积系统性风险,将风险留给后来者。在陈志武看来,“如果没有相应的体制改革,(地方债)是解决不了的。”
“过去两三年,大家都在谈欧债危机,其形成原因、方式与中国还不一样。欧洲国家的老百姓希望国家把什么都包下来,建立起完善的福利体系,但钱从哪里来?(百姓的期望)迫使欧洲国家的政府不断去借钱,为欧债危机的出现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基础。中国的情况不同,一些地方政府是为了政绩(去借钱)。”陈志武分析称。
目前,欧美市场正在从危机的泥沼中逐步复苏过来,一个显著的表现是相关的国际贸易额正在复苏性增长。不过,国内经济仍处于低缓增速中,与地方债高企对应的是各地土地财政的“复活”,其中北京、上海与杭州三地的年内卖地收入已突破千亿元。
如何破局?陈志武表示,“包括财政部的官员、专家,都在呼吁推出房产税及其他新税改,把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降下来,但如果说地方财政没有足够的透明度,没有良好的问责制度,房产税等千万别推出来。短期来看,中央对地方的考核要做相应的调整,要增加民生、环境污染等一些看不见的福利性指标。长期来看,地方财政开支必须透明化,要有长期的制度设计。”
小产权房应合法化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南京首个小产权房或将转正的消息,报道称,相关业主已获得通知可办按揭等。
今年4月,据《北京商报》援引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资料透露,1995~2010年间全国小产权房建筑面积累计超7.6亿平方米,相当于同期城镇住宅竣工面积总量的8%。
小产权房问题在陈志武看来,“如果放开,肯定会导致房价下降。一旦小产权房公开、合法化地参与市场交易,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会大大增加,房价下降压力会增加很多。”
实际上,当前房价高企与地方垄断土地供给模式密切相关。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财政 “干瘪”,但赶上楼市黄金十年,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地方财税大户,并延续至今。
“房价挺了那么久了,地方政府的压力很大,很多专家以及其他阶层的人也看到了这种局面是不合理、不公平的。”陈志武表示,为什么地方政府可以垄断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权,而真正拥有土地的村集体反而没有权利决定把他们原本拥有的土地去搞房地产开发,参与市场竞争?这种局面显然是不公平的,应该结束。
有必要确定自贸区边界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在多数专家眼里,上海自贸区包含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四个领域,核心在于重新定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据《新民晚报》近日报道称,自上海自贸区挂牌至今,贸易金融创新最“起劲”,一些内资民营企业抢占先机,注册投资、金融服务公司,希望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陈志武表示,“建议每个省要一个自己的自贸区,因为这是机会平等的具体表现。实际上,我们也希望上海能够真正有一个在金融、创业等方面的自由贸易区。尤其是对于金融,这个界限是很难确定的。接下来,怎么把上海自贸区与中国其他非自贸区的界限确定下来,这是非常关键的。”
在陈志武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上海自贸区的试验,之所以意义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大,是因为已有香港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自贸区,如果实在想在内地建立一个类似香港的自贸区,一个简单的办法是,把深圳归属到香港的管辖范围,在物理和非物理的意义上,需要花的资源和精力不至于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