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上海9月29日电(记者 孙小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今天正式挂牌。作为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它究竟具有什么特点?与保税区及其他自贸区有什么差别?记者为此采访了自贸区副主任简大年,对此作了解答。
简大年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借鉴了国际自由贸易园区的先进经验,并以投资管理体制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和金融制度改革为核心任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特殊经济区域范畴,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
一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不限于保税区的一般做法。1990年以来,我国的保税区主要以特殊政策为特点,主要体现在税收政策的减免以及外汇、监管、投资政策的便利等。2009年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后,以功能创新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功能和商业模式创新突破,满足跨国公司国际化运作需求,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贸易便利化环境。而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要点,通过带动投资、金融、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这早已超越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定位。
二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囿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借鉴欧美自由贸易园区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对外贸易、航运服务、便利化环境等传统自由贸易园区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服务贸易、金融领域的扩大开放,为自由贸易园区增加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可以说是“老树开新花”。
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同于新加坡等自由港的模式。新加坡发展的特点是自由港政策和制度,包括贸易自由、融资汇兑自由、航运自由等,通过开放、高效、低税负形成自由港的国际竞争力。自由港的相关制度比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加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但主要目的还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为全国的改革开放积累经验。
四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拘于一般开发区的内容框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战略,不着重一般的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而是强调在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金融、航运、贸易等多个层面的先行先试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五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止于自身的建设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名称就表明他是一个国家试验区,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是成为我国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寻求能够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