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尚未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氛围

2013年04月19日 22:1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19日提出,中国现在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但是还没有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气氛。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于4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当日举行了以“全球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孙宝国与媒体交流时表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需要向消费者传递科学、准确的信息,以免形成误解,“牵扯到食品安全,我们要告诉大家真相”。

  孙宝国说,从食品安全整体状况上看,食品的安全性是好的,但中国消费者感觉却是差的,这里存在一个大的偏差。他指出,“很多消费者没有吃坏,却被食品安全问题吓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反思,怎样告诉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客观认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正确认识中国的食品”。

  这位食品添加剂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问题在中国遭到误解,被“妖魔化”了。有的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注有“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防腐剂”等字样,如此标注,“消费者就觉得(食品添加剂)肯定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刻意标上去呢?”食品添加剂就这样被自己的客户——食品企业给抹黑了。

  中国官方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但许多人却把它与违法添加物画等号。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也认为,本没有问题的添加剂,因食品包装上特意标注“不含任何添加剂”,就变成好像有问题。“希望所有和食品安全利益相关的集团、个人,都要尊重事实,不抹黑,还事实本来面貌”。

  “从科学家的观点来说,现在的食品是有史以来最安全的食品。遗憾的是,消费者觉得现在的食品很不安全。”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任筑山博士说,一方面是因为食品安全报道比以前多了,关注度增强了;二是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这二三十年间快速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需求的标准也随之上升。

  他说:“有史以来最安全的食品,为什么公众反而觉得不安全?怎样赢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政府当然有责任,监管、检查、法规等都很重要,但作为生产者的工业界,一定要尽可能把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做到位,把食品安全纳入成本,尽可能进行风险评估,而不是事后应对危机。(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决定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体育李娜入围《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
  • 娱乐港媒曝曾志伟和妻长期分居 20年没行房
  • 财经地方密集拜会铁老大:盼加大铁路投资
  • 科技中国雅虎邮箱之死:终生承诺变终结
  • 博客朱令律师声明 吴征:投资电影入围戛纳
  • 读书邓蓉详解:1968年邓小平专案组成立记
  • 教育高校命案让人惊愕:同窗相煎为哪般?
  • 育儿5岁男童遭女幼师掌掴全身多处挫伤(图)
  • 谢百三:美国人打仗的第二天买黄金
  • 占豪:反弹目标在清明节前缺口
  • 股市风云:突破长阳为主升启动创造条件
  • 股锋:反弹无法动摇股指继续探底
  • wu2198:下周股市将加速上涨
  • 罗天昊:铁路提速不可因人废事
  • 姚树洁:H7N9疫情的初步分析
  • 叶檀:地方债危机倒逼改革
  • 郭世邦:小微企业融资出路在哪
  • 于晓华:黄金价格崩溃只是一个短期现象